有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杨绛先生,于是高中毕业的时候便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并倾诉了他的人生困惑,杨绛先生给他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话语之外,杨绛先生在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陈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想来不仅是这个年轻人的问题。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貌似是很多人的问题。至少,我是其中之一。
很多时候,我们会未来不确定的因素而焦虑,甚至恐惧。孩子明天上小学,好多家长会睡不好,总是担心孩子不能适应。身体不舒服,总是不自觉的乱想,会不会是得什么疑难杂症了?男朋友两天没联系自己,心情会很不爽,闹心他是不是不爱自己了。明天考车票,心里像有只小兔乱撞,似乎没考就担心挂了。生活中,有太多我们对未来忧虑的例子。可仔细回想下,那些我们恐惧的事情最终发生了吗?
孩子第一天上学认识很多小伙伴,异常开心,身体不舒服,也许只是肠胃感冒,男朋友很可能只是手机临时出现故障,而考车票,直接一次就通过了。
曾经,英国一个权威机构做过调查,人们对未来所担忧的事情,百分之九十五都没有发生。也就是我们在没必要的恐惧中,白白蹉跎了岁月。有多少次,我们因为担心明天是否有太阳,而错过了今晚的月光。生命如此短暂,没理由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困惑上。
可是,我们明明知道有些事不对,也不想忧虑纠缠自己,可为什么还是深陷泥沼而不能自拔呢?究其原因,还是读书太少。对自己没有深刻的认知,对未来没有长远规划,对困难没有正确认识,对思维也没有足够广的扩展。长此以往,痛苦就会侵占我们的内心。太多时候,真正的贫穷,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和灵魂。填补精神空白最有效的方式,应该就是多读书,多思考。
《朱子治家格言》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古人早就跟我们阐明了读书的重要。当然,我们也有些人,书读了很多,讲道理比谁都懂,可还是会陷入痛苦的深渊。想来,也许就应了那句话:“说易行难。”归根到底,还是没能做到知行合一。
我知道和我能做到,是两码事。坚持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做。但坚持也最难,很少有人能坚持每天做。先不论高深的学术研究,就从最基本的生活起居开始。每天吃饭营养搭配,按时睡觉,喝八杯水,从不熬夜,不酗酒……貌似任何一条能坚持到十年如一日都很难。而对于知行合一,最值得我们佩服的人,应该非曾国藩莫属了。大家都知道他坚持一生的日课十二,上次读书会心得已经跟大家分享过了。
今天读书会,有幸听到一个北京语言学教授的讲课,他把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概括成八个字。个人觉得,受益很深,今天跟大家分享下。
恒持
曾国藩坚持的每一条日课,无不提现了恒持的精神。《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每个人都差不多,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终究走了不同的人生路。有人遇见了最好的自己,有人活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样子。既然天资无差,那最主要的,应该就是一个人的恒持度了。
恒持不仅体现在你对一件事的坚持,更体现了你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战胜困难的态度。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幸福和苦难从来都是双生兄弟,可他们却似乎总是那么不和睦。你战胜了苦难,幸福自然就会出现,可如果你没有坚持到最后一刻而放弃了,陪伴你的,也就只有苦难。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写过著名的《论持久战》。想象一下,如果不是那种坚信共产主义必胜,推翻旧社会,成立新中国的恒持精神,我们当初那个如婴儿般的共产党,如何如何壮年的国民党抗衡?如果经历国共合作失败,对共产党的疯狂围剿,日本的野蛮侵略,以及后来残酷的解放战争而取得最终的胜利。
记得毛主席曾这下一篇著名的诗作: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想想我们当下的痛苦,跟当年的长征相比,不及千分之一。所以太多的时候,打败我们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面对困难,我们没有一种恒持的心态去克服他,最终战胜他。
自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对于任何人而言,矛盾和问题都是绝对的,而认识矛盾的态度却是相对的。
那些我们眼里幸福的人,成功的人,甚至伟人,不是他们没有问题,也不是他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对的。关键是他们发现问题后能正视问题,同时不会沉溺于痛苦,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他们也会对自己有深刻的认知,全面的剖析自己问题出在哪里,下次如何避免。也许这是和我们普通人最大的差异。
平日里,我们通常不但不会自省,更多的是会给自己找借口,往往还有一颗玻璃心。明明自己做的不好,还不允许别人说,别说自省,别人提意见我们还得翻脸呢!但这,往往是成长中最可怕的。
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的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反之,当一个人拒绝自省,其实也就是在成长的路上筑了一堵墙,注定和成功隔墙难望。
希望自己也能如曾国藩一般,每天写日记,深刻反省自己一天所为,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并时刻告诉自己,谨言慎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书
曾国藩每天坚持读书,读史。当下我们也读了很多书,可更多时候,并不是为了修身养性,更多了一份功利心。
年轻人中,应该很少有人读史,坚持读书的,貌似也并不多。市面上的畅销书,太多是标题党,迎合大家追求功利的心里。什么《成功法则》《如何做幸福的女人》《成功秘籍》……
记得《朱子治家格言》中说:“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真正的读书,更多不是为了取得什么成功,或者为了迎合谁?更多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就像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读书,深刻的思考,应该是我们获得内心淡定与从容最好的方式。
愿我们以后的生活里,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希望我们的书单里,多一些经典,而少半分功利。
勤俭
生活中好多的痛苦,源于欲望的不能满足。当把勤俭当成人生信条,应该会扼杀很多欲望毒瘤的滋生。
《朱子治家格言》中说:“自俸必须简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字字珠玑,无不说明勤俭的重要。
勤能补拙是良训,俭以养德铭记心。
最后想说:“感恩每期读书会对我的成长,感恩遇见每一个爱读书的人。这里有六旬的老者,也有刚刚上大学的少年,有成功的职场精英,当然,也有我这只偏爱读书的菜鸟。大家皆因爱书而走到一起,也相信会因为爱书而缘份相续。愿我们,可以播撒更多爱的种子,更坚信,会有更多人加入爱读书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