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同事之间讨论问题,感觉彼此对对方的理解总是有偏差,感觉人和人之间要做到相互理解是很难的。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看到张居正生前为大明朝呕心沥血,但是死后马上被整,感觉每个人看事情都有自己的角度,而且很难改变。
从张居正的角度来讲,隆庆皇帝驾崩,万历登基,张居正又是帝师又是首辅,身上的担子可想而知。他也想在他死后有人继续他的改革,给大明续命。所以,在张居正的内心里,大概就是我这样拼命干活,你们就得听我的话,要不然大明朝迟早要完。
万历可没张居正小时候那么会想。张居正小时候聪明爱读书,对顾璘让他落榜的事情想得特别透,能和杀了他爷爷的小辽王做“表面兄弟”再等待时机报复。在万历的眼里,张居正可不是他亲爹,一个做大臣的,天天像爹教儿子一样教万历。本来身份和权利就对调了。而且万历压抑了那么多年,天性在张居正死后就彻底释放了。
当然也可能和基因有关系,嘉靖皇帝和隆庆皇帝都比较奇葩。
至于李太后,小时候孤儿寡母无人依靠,英俊帅气能扛事一看就十分靠谱的张先生自然成为李太后管儿子管朝廷的最佳人选。张先生死后儿大不由娘,就算想管万历也管不住。毕竟太祖爷可是说过“后宫不得干政”的。
另外,张居正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个重要原因,毕竟古代没有早教书。天才是不适合当老师的,能当老师的都是资质中等或者中上的人。因为天才往往不知道你哪里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