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西安已经快两年了,大小地方也去过不少,唯独韩城,让我念念不忘!
韩城,律属于陕西省渭南市的一个县级市,东部与山西接壤。没有繁华的城市街道,没有著名的旅游景点,却总让人有着去了还想再去的感觉。
记得上次去韩城,源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时正值国庆放假,眼看着室友一个一个的都回家了,而我,由于离家太远选择了留校。但我是一个能耐得住性子在学校待一个星期的人吗?不存在的。
国庆节那天,我并没有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出去耍,而是邀了我的好友廷松,高惠一起做了一天兼职,累了一天还碰上了难缠的雇主。回到宿舍想想都来气。打开手机,立马订了一张去韩城的车票。之所以选择韩城,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党家村吧!六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古村,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落,值得所有建筑学学子一看。
我到达韩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多,一个人,一座陌生的城市,还是先找个地方住下。韩城不大,可我找个吃饭的地方找了一个小时,并不是因为我方向感不好,只是吃饭比较挑,身在北方却不喜欢吃面,在北方找吃饭的地方难找,可能是大多数南方人的烦恼。大街小巷,除了面食还是面食,还记得韩城最出名的要数羊血饸烙面,第二天还是吃了一碗,份量太小,表示没吃饱。
由于要赶上去党家村的早班车,第二天,我早早的就出发了,据我了解,去党家村的班车并不是在车站发车,而是在离火车站不远的一条街上,本人并不是很喜欢用导航,更喜欢直接向路人问路,不到两公里的路程,硬是让我问了三遍,最郁闷的是,第一次问的那个姐姐给我指的路居然是反方向的,后来发现我都懵了,现在想想,她当时给我指错路是不是故意的。好在我出发的比较早,还是赶上了去党家村早班车。
虽然赶上了早班车,但去党家村的路上依旧是一波三折,到党家村的班车并不是直达的,坐上班车,大概40分钟车程,在一个三叉路口下车再走30分钟的路程就到了。然后,悲剧发生了,我坐过站了,直接把我送到了前面一个村子——西庄村,我急忙下了车,一头雾水的往回走,像这种小村落,导航都不准了,往回走了20分钟,路过一个村子,这时,导航显示穿过这个村子就到了,但我走了半个小时发现,这个村子特别大,根本就走不到头。没辙了,只能问路了,可村子里基本是老爷爷老奶奶,而我又不会当地方言,沟通起来难度不小,经过几分钟的方言加手语沟通,最后我基本理解了他们的意思,党家村还在前面那个村子,此时的我头都快炸了,无奈只能往回走。又走了大约25分钟,终于看到了所谓的三叉路口,为了保险起见,我又问了一个大爷,党家村是不是往里走,“对,没错,一直走右拐到了”。我看了看眼前的大路,又长又直,没个20分钟根本走不完啊!不管了,总算是要到了。来一趟党家村还真不容易啊。
到了党家村,大门口的牌匾已经映入眼帘,一进去是一个特别大的停车场,穿过停车场,紧接着就来到了售票处,这里是一个类似于小公园的地方,有一些雕塑,以及供人休息的桌椅,还有几处小卖部。买完票进入村落了,却只有树和路,而不见一砖一瓦,一屋一户,从塬坡走向谷沟,才发现在谷沟东面有一大片错落有致的青色屋瓦露出,原来这是座藏匿于深沟大壑中的村落。处于高地的我将下面整个古村落尽收眼底,党家村,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保留的如此完整,我不得不佩服,佩服当时的能工巧匠,佩服当地村民的团结和睦。
千年的风雨沧桑,黄河都不知道改道多少回了,唯有党家村,世外桃源般屹立于此。党家村,堪称中国古建史上“活化石”的一块圣地,青石板砖,古木门楼,石砖巷道,精致住宅,宁静葱郁。行走在古村落中,仿佛时间慢了下来,虽然青石砖墙上还残留着几百年风雨留下的痕迹和斑驳,门前立柱上还保留着被折断的伤口与残柱,但这丝毫不影响整个村落的恢弘与气息。虽有江南的恬静与优雅,但也不失黄土高原上的厚重与大气
牌楼,宝塔,祠堂,私塾,节孝碑,神庙,古井······就连那门口摆放的石狮子,走近一看那精细的雕工让人叹为观止。步入一家家大小的院落,琳琅满目的关中民俗特产以及明清家饰摆放的整整齐齐。
村子并不是很大,一个小时便可大致看完, 整个古村落是以各个时期,各式各样四合院的形式组成,每个四合院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牵连。与北京的四合院有大不相同,这里的四合院主要是长方形的,个别是正方形,俗称“一颗印”,每个院子大概260平米,砖木结构,用料讲究,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有喻意。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逢婚丧嫁娶,卸掉活动屏门,设席摆宴,显然发挥了厅房设施功能。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有序。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在党家村有120多座。这里,可以说是明清关中民居文化的代表,以四合院为载体,又荟萃了丰富鲜活的关中地区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那高大的牌楼,尖耸的宝塔,挺拔的祠堂,威武的神庙,那一块块青石板砖铺成的巷道,那一座座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党家古村几百年的兴衰历史,而那精美的家具,木雕,石刻,让人赞叹之余又展现出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