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低欲望社会是真的低欲望,还是假的低欲望?
问题描述:佛系青年已经说了很多年,最近几年又开始说年轻人低欲望,警惕进入日本那样的低欲望社会。
但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看到,年轻人的佛系是指在工作上不争不闹、顺其自然,在感情上两人合得来就处合不来不强求,在生活上不强逼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和习惯,这样就是真的低欲望嘛?
那过往的高欲望是什么?工作上抢风头、办事要面子、情感上硬扭、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那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消费圈子,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算不算欲望,他们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追求一定生活质量、不活在长辈或者以前社会的约定俗成下,这算不算也是一种欲望,仅仅是年轻人不像一百年前或者几十年前的人那样对婚嫁、房车、生育、人际关系等热衷,就算是低欲望嘛?
答:
为了避免答偏,我查了一下词源,以下文字来自百度百科:
“低欲望社会”——人口减少、超高龄化、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国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企业也有高额的内部准备金,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钱政策亦无力振兴经济。
低欲望这个词本身修饰的是一种宏观的现象,而谈到对年轻人精神面貌的归纳,主要集中在失去上进心和欲望以及缺乏消费动力。那么提问者在对它的反义词归纳的时候就多了很多额外的东西,属于自己立靶子来打。
高欲望应该按“年轻人在工作中拥有上进心和进取心,且拥有正常的消费欲望”来说比较贴切。
后面题主说的内容我认为跟我的想法是契合的,即应该来说现在的年轻人并没有变得低欲望,只是相比于上一辈拥有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且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对于人生意义的定位也不会仅仅拘泥于立足社会的那些要素(车子、房子、婚姻、子女等等)。像上一辈或者上几辈人,他们的对人生的看法可能主要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比如二十几岁结婚生子,一辈子干到退休,带孙子、养老这样的路径是相对主流的观念。但是到我们这一辈,有了更多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就可能比较少认可这种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