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提出跨学科知识以及多元思维模型,在《穷查理宝典》中提到了有100多个思维模型,我们在【查理芒格研习会】中,将会以学习思维模型的方式对查理提到的这100多个思维模型进行深入探讨和学习,会将该模型的原始出处和原理搞清楚,然后在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进行理解和运用,希望能将这100多个思维模型都融入到我们自身的知识结构中。
幸存者偏差是我们整理学习的第15个思维模型。
一、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来源于二战中一个著名的故事: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军是最重要的兵种之一,盟军的战机在多次空战中损失严重,无数次被纳粹炮火击落,盟军总部秘密邀请了一些物理学家、数学家以及统计学家组成了一个小组,专门研究“如何减少空军被击落概率”的问题。
当时军方的高层统计了所有返回的飞机的中弹情况——发现飞机的机翼部分中弹较为密集,而机身和机尾部分则中弹较为稀疏,于是当时的盟军高层的建议是:加强机翼部分的防护。
但这一建议被小组中的一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教授——沃德(Abraham Wald)驳回了,沃德教授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加强机身和机尾部分的防护。
那么这位统计学家是如何得出这一看似不够符合常识的结论的呢?沃德教授的基本出发点基于三个事实是:(1)统计的样本只是平安返回的战机;(2)被多次击中机翼的飞机,似乎还是能够安全返航;(3)而在机身机尾的位置,很少发现弹孔的原因并非真的不会中弹,而是一旦中弹,其安全返航的机率极小,即返回的飞机是幸存者,仅仅依靠幸存者做出判断是不科学的,那些被忽视了的非幸存者才是关键,他们根本没有回来!
军方采用了教授的建议,加强了机尾和机身的防护,并且后来证实该决策是无比正确的,盟军战机的击落率大大降低,这就是“幸存者偏差”故事的来源。
俗语“死人不会说话”很好地解释了这种偏差的重要成因。当我们分析问题所依赖信息全部或者大部分来自“显著的信息”,较少利用“不显著的信息”甚至彻底忽略“沉默的信息”,得到的结论与事实情况就可能存在巨大偏差。
再比如媒体调查“喝葡萄酒的人长寿”。一般是调查了那些长寿的老人,发现其中很多饮用葡萄酒。但还有更多经常饮用葡萄酒但不长寿的人已经死了,媒体根本不可能调查到他们。
二、幸存者偏差的本质
广义的幸存者偏差用统计学的专业术语来解释是——“选择偏倚”,即我们在进行统计的时候忽略了样本的随机性和全面性,用局部样本代替了总体随机样本,从而对总体的描述出现偏倚。
统计学的简单描述是这样的:统计全集为A,观察到A的子集A1有特征X,A1为幸存者,而A另外的子集A2并没有观察到或者被人为忽略,于是判断全集A都有特征X,事实上A2的特征为Y。
调查买火车票的案例:央视记者在一辆高铁上问:您买到票了吗?买到了!您呢,您买到了票了吗?买到了!
用这个案例来代入解释为:A为全体想买火车票的人,A1为已经在火车上的人,A2为想买但没买到的人,特征X为买到票,特征Y为未买到票,即幸存者偏差将一小部分显性样本代替了随机样本,从而导致了统计的偏差。
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就能从理论的角度理解这些“幸存者偏差”的具体案例了:
1、亚裔学生案例:美国学生会发现亚裔同学在数学方面要超出其同龄孩子很多——“幸存者偏差”:能到美国上学的孩子在中国的教育水平和成长环境通常都会相对优越,要是中国的母语是英文,想必语文成绩也会优于美国同龄学生。
2、住院研究案例:假如北京长庚医院对心脏病人住院病人的饮食习惯进行研究,从而发表一篇《心脏病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的论文,该论文是否有可信度?答案是没有!因为长庚医院为北京高端私立医院,该院病人和普通病人的饮食习惯会存在差异,同时住院的病人也并非能代表所有病例(不住院就已经去世的、住不起院的等等),事实上,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基本准则。
3、健身房案例:我每周一三五中午都会去公司的健身房,这个习惯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有一段时间我一度沮丧——因为我发现公司健身房的同事基本上身材都比我好,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那些健身房的人身材好当然是大概率事件,身材不好也不锻炼的人通常很少去健身房。
在以上三个案例中,全集A分别为:中国的所有孩子、所有心脏病患者、我公司的所有同事;
幸存者A1分别为:有条件去美国念书的孩子、在长庚医院的心脏患者、去健身房的同事;
特征X分别为:数学好、饮食独特、身材好;
特征Y分别为:数学平庸、饮食正常、身材一般。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的分析框架。
三、幸存者偏差的应用
再举个例子,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抛硬币,大家猜正面还是反面,我们知道肯定各有50%的几率胜出,一旦硬币落地一定会有确定的一面结果,由10000人参与,每次要求各一半的人猜正面或反面,猜对的人进入下一轮,猜错的即被淘汰。即第一轮游戏之后还剩5000人,第二轮之后还剩2500人,按照这个规则十轮之后还剩9个人。
此时,请问这9个人是靠什么得到最终胜利的?是他们比别人聪明吗?是预测能力吗?是智慧吗?这些都不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比较幸运,在连续十次的猜硬币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结果,但每一轮硬币掉下来之前,其实谁都不知道是正面还是反面。
将抛硬币换成猜股票的涨跌,如果能连续十次都猜对股票的涨跌,那么这最后能剩下的几个人,一定会被我们奉为股神,他说出来的话会被很多吃瓜群众奉为经典,但你会发现你按照他们的思路去买卖股票,跟蒙着眼扎飞镖选出来的股票收益率差不多的。
将抛硬币换成创业,同样如此,当前做得很好的公司,也是因为在每次大的决策时候选对了,从而最终企业活下来了,在外界看来,这些企业都很牛,创始人都很厉害,从而创始人出来讲得创业金句,被很多还没成功的创业者,甚至很多吃瓜群众奉为经典,但真的是如此吗?
听混沌大学杭州分社社长贾光分享,很多创业成功的大佬也报名参加混沌大学,入学的时候回答是,我是想来知道我为什么会成功的。
在创业过程中,会有很多别人创业成功的总结,我们可以认真学习,但切记不可照搬,所有所谓的模型都有他应用的场景和背景,例如精益创业MVP,需要创业者在大规模推广之前先尝试,号称试错,很多创业者就将此奉为经典,在公司内部言必称试错。但很多时候如果“纸上谈兵”都走不通的话,实际MVP去试错也是不会有结果的,任何试验的成本都会大于创始人脑子里思考的过程,所以创始人一定要独立思考,将项目的理论推演逻辑走通,再去MVP则可以事半功倍。如果这个事情逻辑都是走不通,试再多次也是无济于事。
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是创业者特别是创始人最重要的能力和任务,一旦做了错误的决定,会让团队那些优秀的人为你的错误买单,一将无能、累死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