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老师精彩分享文章———之感悟与部分增添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两个“我”。
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就是现实中,我们的父母角色,与理想中的,自认的父母角色的“内化”。
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曾经的理想的童年”的“内化”。
“ 溺爱”的心理密码是——妈妈把自己心中的,这个“内在的小孩”,“投射”到了现实中的“自己的孩子”身上。
他把“现在的孩子”当做(幻想成)自己潜意识里的“内在的小孩”———“她潜意识中的幼年自己”。
她按照自己曾经“幻想的需要的爱”,来付给现在的“现实中的孩子”(而没有真真正正去调查 孩子的真实需要,所以出现了“我不冷,但妈妈觉得我很冷”很经典的典故。)。
比如那些从小生活贫困的妈妈,他们通常会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因为她潜意识里极端排斥贫苦的日子。所以他不断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妈妈无节制的给予孩子物质方面的“爱”,其实是在满足自己“内在的小孩”的物欲。
是无节制的满足自己曾没有满足的欲望。
溺爱,表面上看是在牺牲自己,满足孩子。
真相却是:在宠爱“内在的自己”的同时,牺牲了“现实中的孩子”。
溺爱,看起来最富有牺牲精神,其实是世界上最懒惰的爱。
妈妈的爱并不是越多越好。千万不要让您的爱泛滥成灾。
感悟:换言之——父母许多的爱,表面上是为了孩子(打着爱的名义),其实质,更多的是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
所以,自我学习并反思,从家长自身寻找问题根源,是解决教育问题,做好家庭教育的最好途径。
这个道理,各个行业也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