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的爆炸,阿拉伯国家的悲哀

本文共5900余字,阅读时间约11分钟左右

1.前言

党派林立,宗教复杂,黎巴嫩国内的混乱不堪也是中东特别是巴勒斯坦地区的缩影。

现在倾向认为宗教矛盾是今天中东混乱局面的根源,黎巴嫩作为教派分权制的典型国家,三派斗争导致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国家利益处于党派利益之下。

但无论是黎巴嫩或中东,如果要摒弃争端、展开合作,最重要的永远是各国、各党派间经济和战略利益的趋同,而非追求意识形态统一。

一味强调同根同源,阿拉伯国家的未来道路必定是崎岖和漫长的。

阿盟各成员国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宗教和历史,以至于很多阿拉伯政治家说

凡是生活在我们的国土上,说我们的语言,受过我们的文化熏陶,并以我们的光荣而自豪者,就是我们其中的一员。

但结果呢?阿拉伯国家被惹火,连自己人都锤。

海湾战争:参战双方都为或包含阿拉伯国家

英、法两国在二战后自知无力维持西亚殖民统治,所以故意留下宗教这个烂摊子,是为日后能“正当”涉足中东事务。

这次,黎巴嫩民众的反应告诉英、法:他们赌对了。

西方列强干预别国内政、攫取他国利益之心从未消亡,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宗教的意识形态矛盾,正是列强撬动巴勒斯坦地区乃至中东的支点。

黎巴嫩地处阿以冲突前线,邻近巴勒斯坦(不是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的争议地带——巴勒斯坦地区。同时它也是叙以冲突的缓冲带。

巴基:有人在喊我?

地缘的复杂性让黎巴嫩在近现代一直饱受中东之乱,而国家内乱的主要历史根源是根深蒂固的教派隔阂,这也是中东国家的普遍现象。

2.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创立

巴勒斯坦地区西临地中海,据《圣经》相传,公元前4000年,最早来到这边土地的人叫迦南,他是诺亚的子孙——喏,就是诺亚方舟的那个诺亚,所以这个地区最早被称为迦南地,这里的人又称为迦南人。

不好意思,不是这个诺亚
是这个诺亚——《王牌天神2》片段  

过了2000年,希伯来人——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犹太人,最早是一只游牧民族,他们横渡幼发拉底河来到迦南地。

希伯来人的族长亚伯拉罕来头很大,他既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始祖,也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生物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所以二十世纪的阿以冲突本质是一场兄弟残杀的悲剧。

亚伯拉罕的子嗣很生猛,他和神仙玩摔跤,最后还赢了。因此被赐名“以色列”——同神角力并取胜的人。所以希伯来人又称以色列人。

和神仙打架的亚伯拉罕子嗣:我命由我不由天  

来到迦南地的希伯来人结束了四处漂泊的日子,并在这里定居下来,但好景不长,迦南地发生大饥荒,希伯来人被迫西迁埃及。

来到埃及的希伯来人想把这里当家,但埃及统治者却只想奴役他们,不堪压迫的希伯来人只好逃离埃及再次东迁。

这次领导他们的人叫摩西,中间发生的很多事叫“出埃及记”——摩西分红海就是取自这里。2014年还上了一部同名电影。

电影《出埃及记》片段

离开埃及后,摩西宣称上帝授予希伯来人十条戒律,即“摩西十诫”,希伯来人也开始信奉上帝耶和华作为他们唯一的神。

希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漂泊了近40年,在即将回到迦南地时摩西去世了,临终前他选了约书亚作为希伯来人的新领袖。

约书亚也是个狼灭,他先是用号角吹倒了传说不可摧毁的耶利哥之墙,然后和当地迦南人干仗还赢了,最后还把耶利哥城给屠了。

讽刺的是,《圣经》记载的约书亚事迹却被欧洲人加以利用,屠杀并不是《圣经》的本意,但约书亚主义到了日耳曼蛮族这边简直如鱼得水,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他国的宗教依据,如今巴勒斯坦地区的乱状也是列强殖民后的恶果。

耶利哥墙之倒

至此,经历了漫长时间,希伯来人终于完成了游牧向农耕民族的过度,从此真正在巴勒斯坦这个地方定居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希伯来人发生了一点分歧,他们分成了两大联盟,南边弱小一点的叫犹大,北边强大一点的叫以色列。

呃,这个名字起得很有深意。

随后希伯来人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两大联盟完成了统一;他们先是战胜巴勒斯坦南部沿海的腓力斯人,定都耶路撒冷;后来所罗门开创了希伯来人盛世,并建造了所罗门圣殿(第一圣殿)。

拥有所罗门智慧的沙赞,看起来却不太聪明的亚子

但好景不长,国家在所罗门死后再度分成了南北两个联盟,公元前700年,以色列率先被亚述帝国所灭,南边的犹大见状不妙赶紧破财消灾,避免亡国命运。

公元前600年,亚述帝国被新巴比伦帝国所灭(古巴比伦被亚述帝国所灭),这一次犹大就没那么幸运,首都耶路撒冷直接被巴比伦占了,希伯来人再一次举国迁移,被虏往巴比伦作奴隶,也就是今两河流域伊拉克一带。

这个期间希伯来人的宗教意识开始升华:他们目睹了新巴比伦的强大和宗教体制,于是不再认为耶和华只是自己的神——这实在太狭隘了,上帝应该是世界之神。同时也是在这个时候,希伯来人产生民族复兴的思想。

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帝国被波斯帝国(今伊朗一带)所灭,波斯帝国的开创者是居鲁士大帝,他有一句名言: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我乃世界之王)

《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

与之前征服者不同,居鲁士大帝为人宽宏,他不烧杀掳掠,也不毁灭文明,这实在可以被称为是当时的奇迹。他允许希伯来人返回迦南,并帮助他们重建圣殿(第二圣殿)。

重回故里的希伯来人让犹太教得到迅速发展,《圣经》也在这时产生,和许多人的固有观念不同——最早的《圣经》并非起源于基督教,实际上是犹太教书写了《圣经》,基督教称其为《旧约》,并以此为蓝本形成《新约》。

因为居鲁士大帝对希伯来文明的卓越贡献,他的事迹也被载入《圣经》。

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所灭,但亚历山大在帝国内忧外患时英年早逝,年仅33岁。此时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希伯来人为躲避战乱,开始散落欧、亚、非三地。

公元前214年至公元前146年,马其顿战争爆发,在与罗马展开四次殊死搏斗后,马其顿兵败,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

公元前63年,罗马人占领巴勒斯坦。帝国先后遭遇犹太人的三次起义,公元135年,犹太人在最后一次起义失败后遭遇罗马的疯狂报复——遭遇屠杀和奴役人数多达百万。

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家园,只留下少数贵族和祭司作为罗马多民族统治的工具。至此,犹太人在巴勒斯坦长达千年的生存历史宣告结束。

也就是罗马统治巴勒斯坦的公元1世纪,犹太人耶稣创立基督教,耶稣归位后,耶路撒冷作为耶稣的受难地,同时也成为基督教的圣地。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3.伊斯兰教的崛起

时过境迁,公元637年,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至此拉开了该地区阿拉伯化的序幕,也为日后的阿以冲突埋下祸根。

与犹太教一样,伊斯兰教的传播也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危机。

这期间,耶路撒冷——犹太人曾经的首都,又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圣地,传说穆罕默德就是在这里乘仙马升天,这一天后来成为伊斯兰教的登宵节。

穆罕默德作为安拉(伊斯兰真神)的使者,在位期间创建了一个伊斯兰社团,叫乌玛,这个组织强调信仰高于一切。当今黎巴嫩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政教合一正是渊源于此。

穆罕默德没有儿子,他又和摩西不一样,去世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于是伊斯兰教围绕“哈里发”(真主继承人)分成两个派别——逊尼派和什叶派,对哈里发职位的争夺也导致穆斯林内部多次爆发内战。

说好信仰高于一切,结果伊斯兰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公元661年,第一个阿拉伯世袭君主制国家——伍麦叶王朝建立。

因为波斯语中“阿拉伯部落”的单词Tay发音,所以中国人叫阿拉伯人为大食。

伍麦叶王朝喜欢白色,所以那时的中国人又叫它白衣大食,此时的中国正值唐高宗时期,经历了“废王立武”,武则天成为唐朝皇后。

和今天的阿拉伯国家一样,在统治末期,伍麦叶王朝也因宗教派别之争而处于长期不稳定,派系对立演变成刺杀行动,先后多位哈里发死于刺客之手。

王朝最终被穆罕默德叔叔的后代所推翻,所有王室成员被灭门,只有一名幸存者逃至西班牙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后伍麦叶王朝,因为地处欧亚大陆西边,所以那时的中国人又叫它西大食。

伍麦叶王朝之后,阿拔斯王朝创立,因为喜欢黑色,所以中国人又叫他黑衣大食。

说实话,这名字起的也是没谁了。

阿拔斯王朝与同期的大唐一样,是民族和文明极度开放繁荣的王朝:阿拉伯人可以与非阿拉伯人通婚、非阿拉伯人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升、伊斯兰文化在当地得到深化。

但与伍麦叶王朝一样,教派、民族纷争导致阿拔斯王朝在统治末期面临国家分裂,多个边远行省纷纷独立。

这次王朝覆灭的原因是由于外敌,公元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征服了阿拔斯王朝:虽然阿拉伯军队拥有战斗力极强的重装步兵和弓箭手,但终究不敌蒙古铁骑,最后一位阿拔斯哈里发被旭烈兀裹在毛毯里,然后用马蹄活活踩死。

步兵骑兵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经历阿拉伯两大帝国的统治,伊斯兰教成为中东文明的重要载体,基督教和犹太教在中东的实力范围迅速削弱。

至此,中东成为三大一神教的发源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是难能可贵的;三大宗教都将耶路撒冷作为圣域,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甚至是唯一的。

宗教同源本应使中东地区成为促进三大教派平衡的典范,但无论是教派之间或内部,宗教积怨从古至今一直难以消除,加上中东各国、各党派间的外交、政治、社会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差异,是中东长期动荡的重要原因。

4

黎巴嫩境内有一座贯穿南北的黎巴嫩山,地区自古以地势险要著称,所以也就易守难攻。特殊的地理环境让黎巴嫩成为中东有名的避难地:叙利亚危机爆发后,黎巴嫩接收的叙利亚难民高达120万。

同样由于地理原因,统治中东的历代帝国都无法对黎巴嫩教派和民族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当地一直就有教派分立、政教合一的传统。

黎巴嫩山,景色优美同时物产丰富

黎巴嫩的今日动荡,有一半原因可以归功于法国,一战后黎巴嫩成为法属委任统治国。

什么叫委任统治?就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殖民地再分配的美化,对殖民地人民而言,只不过是帝国主义左手换右手,本质上并没什么区别,还是逃不过被割韭菜的命运。

法国的两个委任国:叙利亚和黎巴嫩——是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上拿过来的。此前,黎巴嫩本是叙利亚国的一个区。

但接手叙利亚后,法国马不停蹄做了两件事:推动黎巴嫩独立,扶植民族分裂主义;收买当地上层阶级,支持宗教势力,制造民族和宗教对立。

历史和现代的诸多因素巩固强化了黎巴嫩的教派分权主义,即使是在1943年黎巴嫩独立后,教派主义依然根深蒂固且愈演愈烈。

独立后的黎巴嫩主要有三支宗教力量: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各派人民对各自宗教的认同感十分强烈,教派利益甚至高于国家利益,由此引发对其他教派的不屑、优越、歧视甚至是仇恨。

黎巴嫩历史上,马龙派一直是国内人口最多的教派,因此1943年《国民公约》赋予马龙派最多的政治权力,逊尼派次之,什叶派几乎没有。

冷战期间,美国大力扶植以色列引起阿拉伯国家不满,于是他们寻求苏联庇护。

如前文所说,文化民族主义难以团结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又拥有美国提供的先进军事装备和战略思想,所以五次中东战争都是以色列人追着阿拉伯人猛锤,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五连跪告终。

中东战争让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控制范围迅速扩大  

这期间黎巴嫩就比较尴尬了:由于境内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国家内部就出现了分裂——基督教亲美,伊斯兰教亲苏。可唯独没有对本国和本民族又认同的势力。

事实上整个国家在阿以冲突中也处于是摇摆不定的状态: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与英、法交往甚密;后来公然支持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1970年黑九月事件后,巴解组织和大量巴勒斯坦难民离开约旦、进入黎巴嫩,这进一步加剧了黎巴嫩国内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分歧。

《国民公约》让什叶派领导人意识到人口的重要性,于是在全教发起“我为教派多生娃,人多才会力量大”的鼓励生育政策。加上此时流入黎巴嫩的大量巴勒斯坦人,什叶派终于成为黎巴嫩人数最多的教派。

信徒多了,曾经的小弟说话也硬气了,伊斯兰教开始不满足40年代的权力分配,但基督教同样也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

1975年,马龙派为削弱伊斯兰势力,组织军队对巴勒斯坦难民营发动进攻,伊斯兰教派立刻发动反击,至此,黎巴嫩陷入长达15年的内战。

贝鲁特废墟;黎巴嫩内战持续15年,造成14万伤亡和百亿美元损失  

内战起先是基督教派占据优势,1976年1月,叙利亚授意境内的巴解组织出兵黎巴嫩,以支援当时处于劣势的穆斯林和巴勒斯坦武装。

有了大佬支持,小弟也很争气,穆斯林派在4月获得了黎巴嫩军事主动权。

叙利亚发现苗头不对,扭头就支持基督派。5月份甚至直接出兵帮助马龙派攻击巴勒斯坦武装。

这见风使舵的操作,全世界都惊呆了。而叙利亚在黎巴嫩的军队,直到2005年才撤出来。

黎巴嫩有一句脏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作为叙以争端的对手方,以色列当然也没闲着:借清理巴解组织之由,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并怂恿黎巴嫩总统发动针对巴勒斯坦人和什叶派的贝鲁特大屠杀。

二战后,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是黎巴嫩这个小国无法控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黎巴嫩是阿以、叙以争端的牺牲品,这个状况直到1991年中东和会后才有所缓解。

如前文所说,黎巴嫩在二战前本属于叙利亚,两者是活生生被法国棒打鸳鸯。

历史上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关系也很特殊:都被阿拉伯帝国统治、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版图。此外两者地缘相近,所以叙利亚一直将黎巴嫩看作是地理实体的延伸。

同根同源,是叙利亚一直在意识形态上不愿意承认黎巴嫩独立的重要原因。

时间进入到21世纪,受大叙利亚民族主义影响,黎巴嫩国内政教又出现了两股势力:伊斯林教派亲叙,基督教派亲美英。和冷战一样,这次还是没有对本国和本民族产生认同的势力。

2011年,突尼斯,26岁的穆罕默德·布瓦吉吉,以自焚抗议警察暴力执法,最终不治身亡,阿拉伯之春爆发。

穆罕默德·布瓦吉吉

在阿拉伯的这场革命浪潮中,发生了埃及革命、利比亚战争、也门起义、叙利亚内战争等流血事件。

即使处于这场政治革命的边缘,阿拉伯之春也让黎巴嫩国内出现先进的思想浪潮:公众开始产生对黎政治去教派化的思考,并举行静坐抗议,但收效甚微。

由于黎巴嫩并不是阿拉伯之春的发起国,加上国内有基督教派势力,所以这次革命并没有引发黎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

5.写在最后的话

黎巴嫩的政治体系错综复杂,除前文所涉及内容外,伊朗、沙特阿拉伯、美国、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叙利亚危机等境内外势力和事件都对黎巴嫩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因篇幅有限暂不再阐述,今后有机会再做补充。

前文从宗教、内部政治、外部势力等角度阐述了黎巴嫩在国家建设当中面对的问题及挑战,虽然篇幅不全,跳过了许多大事记,但也能够让大家对这个国家的复杂态势留下感性印象。

对于如何解决黎巴嫩问题,学者们也提出各种建议:提倡公民秩序、主张世俗化改革。

然而,在现实中伸张理想本身就是一种理想,黎巴嫩根深蒂固的超国家教派主义让这个国家的改革之路困难重重。

黎巴嫩的未来之路到底几何,马龙派说不清,逊尼派说不清,什叶派也说不清。但必定不是让法国接管、也不是依赖宗教、名族和语言的“过去”因素。

对于黎巴嫩来说,要培养民族认同和教派合作,应该致力于谋求经济发展的合作、价值观和战略利益的趋同。

这些都是目前黎巴嫩和整个阿拉伯国家所缺乏的。

仅以此文悼念在此次大爆炸中牺牲的黎巴嫩人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知乎:叽叽喳喳凌三岁

微信公众号:叽叽喳喳凌三岁(jjyylzj)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未来更多财经、时事、八卦等原创好文都将在公众号第一时间发放。这是一个喜欢碎碎念的精分,有一只躁动不安的灵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81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2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14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52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2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3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6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5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1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01评论 2 30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77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59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28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6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43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0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15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