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秘密语言》
我们选择听书和读书是两个维度时空的概念。前者我们听到分享者在读完整本书后的想法、高度、延申……而后者只能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链接书里面的情境和作者的心情、体验。
我在听完子木的《树的秘密语言》的时候,分享了一点点内容出来。当时引发共鸣的是“林下弱光”。听的时候感觉很容易被带到那个森林的场景里面去:呼吸森林里面的新鲜氧气;想象沐浴在大树包围下透出的一点点林下弱光;脚下是夯实的大地,特别有安全感。仿佛那一刻已经在与大自然做连结。读书会分享完以后就有小伙伴真的去拥抱了大树,很佩服这样践行的力量。
拿到书的那一天起,就在手边放了很久。孩子网课进行的时候,看见书桌一旁的绿色封面就总想去摸一摸,碰一碰。受到由不同枝叶混合的封面的召唤,心说:好好静下来读一读吧。于是就有了这一篇的复盘。
如果我们是一棵树,我们如何表达我们的情感,思想?如何在广袤的森林里面生存、繁衍?又该如何与伙伴们相处?我们能听得懂树语吗?我们的经验会告诉我们不能。但当我们把自己想成一棵树,好像就没那么难了。
我们以以往的经验来判断一棵树的生长情况,树叶茂密吗?树皮是什么颜色?完不完整?甚至观察一颗树的时候,我们会用脑袋思考树皮的背后是生长着怎样的年轮,树干下面是长着怎样的树根。中国有句谚语:「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流行语说:三十岁之前的长相靠父母,三十岁之后的长相靠修心。
作者说:如果把树木当人,与人类一般,树如其相,我们从树木的外表就可以读出:它是否安康及它的出生与未来的去向。只要我们知道从哪里去了解树木的肢体语言,对我们来说,这个巨大的植物就如同打开了一本书,一目了然。这就如同我们人类在交往的过程当中,对话的时候便在很短的时间内,凭直觉从对方的神态中捕捉到言语背后的心态,而对方的姿势和面部表情能告诉我们的讯息胜过千言万语,并且影响着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
每一种树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述说,叙述它们的特征是如何形成的,树皮上的疤痕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在它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变得独一无二。。。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是长相相同的双胞胎,也各自有不同的心态和思想。从而形成了大千世界。我们的聪明在于模仿和会思考。先模仿领袖或偶像的行为模式,进而接近他的思想,透过自己的思考力形成自己的想法演变出来行为模式。有点拗口。。。。。。树好像不会模仿?也不是,原始森林里的参天大树,都是笔直向上生长;彼此留有空间,又像是很享受笔直向上的生长力。不会彼此攀附也不会哪一颗随随便便压过去。但凡有一点想法的,长出的枝枝杈杈,也会阻碍了向上的速度。
树用它的肢体语言告诉了我们它的思想。
“林下弱光”——影响了我很久的一个词。
从小树苗开始,它们就在父母巨大树冠的庇荫下缓慢生长,从树冠缝隙间到达地表的阳光,只有树顶的3%,这微光虽不足以让小树苗茁壮成长,但也不会导致其死亡。母树会用它的侧根与小树的根系连结缠绕,供给小树苗养分。在原始森林里面它们的生长速度非常慢,但是树干的细胞密度会非常高,因此形成可抗菌并且有弹性的木材。
事实上,林下弱光的现象是大自然的刻意安排,就是为了强迫幼苗能够笔直地生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树干里的维管束保持垂直而无偏向地生长,减少树干断裂或折断的机会。这像极了父母对子女的爱,盼望着长大,又害怕我们长大后受到伤害。但是我们往往看到,小时候接触“林下弱光”多的孩子,在长大后独立性更强,也有自己的思想。遮蔽太多,弱光进不来的时候,同样高的小树苗,抵御暴风雨的能力便相对弱一点点。我们都会被原生家庭保护的很好,进而模仿和创造出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的行为模板和相处模板。
我们用我们的方式为孩子打造一片林下弱光;有的孩子在期盼中出生,弱光已经准备好,笔直生长就好了;有的孩子在措手不及中出生,没有准备好弱光,遮蔽太多,生长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面对的“暴风雨”就相对多一点。每一颗树都有它的树龄,不同科属的成熟期也不同。我们很容易接受自然界的规律。面对自己的时候,好像有点困难。总觉得自己还能再做点什么,总觉得孩子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要如何要怎样。做不到的时候,想想树呗,它从来不期盼向左或者向右,只是在种下的那一刻便决定了要向上。
树在用它的生命力传导给同伴和小树苗,我们也要用我们活出来的生命力去影响周围的朋友和孩子。当我们的生命没有张力的时候,又如何正确的帮助他人和引领孩子呢……
允许每一种生命状态,允许每一种生长周期,允许自己是自己,才能用到子木那句话“用生命影响生命”。
家排里面,会让我们面对我们的原生家庭,经由老师的引导,找到解决的路径,我们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外部、内部甚至是上好几代人)。但解决的根本还是:允许一切的发生,允许我自己接受这些并与之和解。最终解决这一切的还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自己成为了自己,有觉知的找到生命的流动状态的时候,财富力,幸福力,思考力随之而来,才能活得酣畅淋漓。
我们可以像树根吸收大地的养份一样,海纳百川,但是却不可能都尝试去走每一条路。
好好享受当下,享受生命中最幸福的馈赠。
生命里的启迪,可能是大自然也可能是一个人,一位领袖,一位偶像;还可能是一幅画;一首歌。
当我们带着作者的思想和子木的思想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3个维度的思想,当生命中链接到更多的思想时,多维空间也就环绕着我们,时间的概念变得模糊。允许过去的发生,不过渡期待未来,安住当下,牟定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