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这个字,是中央有一根棒子穿出的形状,棒子将其分割为左右两个部分,表示着阴和阳。总之,中是取得阴阳平衡的一点,是最佳的意思。
吴清源,1914-2014。7岁学围棋,14岁东渡日本。19岁与木谷实共同创造“新布局”,掀起棋界革命。自1939年开始,被视为“悬崖上的决斗”的“升降十番棋”,击败了日本当时所有一流棋手,无人能敌,被称为“昭和棋圣”。
整本书读下来很轻松,都是小片段小故事叙述,所以单从阅读书籍来说,是没有什么压力,反而觉得很欢快。
由于本人对于围棋可以算是一窍不通,所以整本书里出现的相关名人,专业词汇等,虽懂表面意思,却无法深入理解,只能说是来“看热闹的”。
吴清源老师身处的战争时代,坚持围棋,坚持“中日友好”,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围棋贡献之大,我不想在此复述。我想说的,是我目前为止关于围棋的唯一一个小故事。
在大学之前,我玩过五子棋、飞行棋,接触过跳子棋,也见别人下过象棋。全部只知皮毛,偶尔调剂一下生活而已。
刚上大学一年级,学校经济协会举办过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棋类比赛,地点在食堂就餐区。同班的小明同学,其中一个爱好就是下棋。由于当时开学不是很久,而且小明同学不善于与人交际,所以我自告奋勇去陪他比赛。
我记得只是坐在比赛范围外,小明同学的视线内。或许对他来说,有个同学陪在他身边,他会很安心吧。所以他发挥正常,最终获得了围棋第一,五子棋第二的好成绩。结果出来之后,还来不及看他领奖,我因某些其他的事情离开了。
我也不知道毕业这么多年以后,小明同学的这个爱好还有没有在坚持,也不知道我们毕业之后,学校还有没有举行过相关的棋类比赛。只是读完本书之后,突然自己对棋类产生了兴趣。到时候多多下棋,说不定还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书最吸引我的一段,是第30页,写到吴清源老师祖父的广泛兴趣。(参照下图第一和第二段文字)
印象中,我爸在我小时候也制作过不少的东西,给我的童年带去了很多的欢乐。比如说秋千、陀螺、滚铁圈、乒乓球拍、高脚等等。
可是到了我的下一代,虽然现在只有2岁,但是不在身边,我也会在网上买了玩具给寄回去,但是毕竟没有带在身边,对她的成长也不利。她会失去很多乐趣,所以只能像普遍的小朋友一样,也会看电视玩手机。可是相比我的童年,她这一代的人缺少了太多东西。我想,以后我在手工方面多学习,到时候在她身边,能够和她一起动手制作,开发她的动手能力和智力,在玩的过程中学习。
我最佩服的,是吴清源老师一生只做“一件事”。回想自己,虚度三十年,却没有一个能够让我去坚持一辈子的爱好。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找到往后余生都能坚持的“爱好”,也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尽快找到她一生的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