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旅行来到了成都,在青旅住下后花两个小时逛了锦里,在青旅的走廊上看到墙上贴的景点介绍,其中就有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上面写了组团的攻略和价格,摸了摸钱包又看了看攻略,用叫车软件下了个订单。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匆匆吃过早餐,车子刚好来到路边,四十分钟后来到了斧头山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有个妹子拼车,但没有故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动物都有很陌生的感觉。记得上学时,曾有一对夫妇牵着一只金毛在散步,那金毛跑到我身边舔我的手,当时我被吓着了,不敢摸它。这种陌生却因在网上看到大熊猫的视频后逐渐减弱了,而算下来从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大熊猫的视频并喜欢上这“黑白兽”,到真正来到视频的拍摄基地——斧头山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不过半年时间。
由于参考了网上的攻略,于是买了票就直接奔着大熊猫幼儿园去了,路程大约1.6公里,虽然有观光车,但我并不赶时间,而且半路上不知道路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找到工作人员帮你指路。甚至,偶尔还能遇到在路边散步的孔雀、雉鸡,后来才知道,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除了较凶猛的动物如大熊猫(是的)、黑熊之类,其他都是散养的。
这么早来到基地的原因是:一旦过了九点或九点半,旅行团的人就多了起来。这会极大的影响你观看幼儿馆的体验。在八点前后,隔着玻璃,趴在地上的团子是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当我十点的时候再回到幼儿馆时,队伍已经排到园外了,每个人可以看的时间不过一二分钟。仅这一点,自己打车提前过来就是是值得的。
逛不同的园区或者说大熊猫馆的时候,发现了很多之前在视频上看到的场地,总的来说大熊猫的“馆”有这么几个:育婴室、幼儿馆、幼儿园、室内馆、室外馆。育婴室的大熊猫幼崽才巴掌大小,趴在毛巾上一动不动的睡着;幼儿馆是几个月大的,刚刚会爬,也是趴在地上,偶尔扭动身姿;幼儿园是很特别的园区,因为这里的大熊猫幼崽,很多都是网上的明星,网上大部分的大熊猫视频也就是从这里取材的;室内馆有几个,一般是2岁以上或者大熊猫妈妈待的地方,室内馆连着室外馆;室外馆很多,是成年的大熊猫待的地方了,很多是单个待一个地方,并且会有牌子介绍当天是哪位“明星”在那里休息。当然还有其他的,但难以一一列举。
在大熊猫基地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幼儿园边上,虽然没有看到它们放出来的那个时间,据说那个时间是团子们最活泼的时间(另一个时间是“收猫”,但那天天气很好,过了中午还不收),之后就一直挂在树上睡觉。游客中有带了认猫插件的,指出哪个是“小灰灰”成实,顿感佩服。
其中有一个游客的话让我思考良久:它们怎么都不动啊?
他所指的动或许是像网上拍摄出来的那样奔跑、爬树、打架,而很多人来到这里也许是想亲眼看看自己在视频上看到的活泼的萌兽,但实际来到这里之后却发现,萌团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只是趴着,虽然偶尔动下腿也能把游客们萌出惊叫来,但没能看到团子们嬉戏打闹还是多少有些遗憾吧。
但,且不说大熊猫的生活规律是较为特殊的才导致它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其实大多数动物的作息时间都跟大熊猫差不多吧。食草类动物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进食,而肉食类动物饱餐一顿之后得消化、休息,然后准备第二餐,两顿饭之间的很多时间都是在休息而已。又比如一条成年的大白鲨饱餐一顿之后可以几个月不吃东西,那这段时间它在做什么呢?
似乎跑题了,看完了大熊猫,我又顺着指引去了小熊猫(红熊猫)馆,在网上也是被各种小熊猫的视频萌的不要不要的,但不巧遇到一号馆在维护,只在二号馆隔着远远的看到两只小熊猫在吃东西,但,萌是真的萌啊。
最后,如果在地图上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话,可以看到一个很大的湖,地图上写着“天鹅湖”,一开始路过的时候没看到天鹅,还特意问了工作人员是不是季节不对,但小姐姐说在的,于是回去之前又绕到湖边,看能不能见到。也许是感受到我的一片诚心,一只黑天鹅从芦苇丛中游了出来,由远及近,时快时慢,还毫不吝啬的做了几个漂亮的“曲项向天歌”的动作,那优美是身姿,在湖面上怡然自得。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算是我第一次去动物园,此次不仅见到了大熊猫,还有小熊猫和黑天鹅,圆满。至于说没有看到活蹦乱跳的团子会不会遗憾,我只是在一次旅行中花了两个多小时跟它们在一起,隔着窗子和围栏看它们睡觉、抖腿,足矣。
距离产生美,远近都是萌。
PS1:在网上的一些视频中,大熊猫会莫名的抬头看天空,而真正去到现场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并且谜底很简单,游客中也有人跟着抬头看,其实不抬头也能听到是什么——飞机。
PS2:一共5个团子,你找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