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规则会议中表达沟通技能的重要性
笔者在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会议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一个国际化的会议当中,在场的几十位各个国家的代表,大部分专家代表都理性、逻辑和有条理的发言,有详实充分的数据,并借助可视化工具,给到现场的专家非常充分的论证依据,获得其他人的理解,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获得投票支持。
也有人提到,几十年前,中国专家和代表参与部分国际会议时,由于语言能力、文化、性格和思维等原因,部分中国代表得到了3S的“美誉”。最开始Silent,不发言,只听其他代表发言,涉及到利益冲突的时候也不做声;然后是Smile,被提问或征求意见的时候,微笑不作声;最后是Sleep,可能听力不好,听也听不懂,或英语表达能力不足,想说的话也说不出来,进入了梦乡。
如果在制定规则的重要场合不发声,对影响到自身和整个行业切身利益的规则不提出意见和看法,不能影响到规则的制定,某种程度上是缺乏战略眼光的懦夫行为。
无论是国际贸易规则,还是国际技术标准规则,都涉及到一个行业甚至多个行业的长远战略规则,游戏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会对利益相关方带来切身利益的影响,甚至是影响整个行业竞争格局。
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专利、标准等法规是涉及到行业利益最为明显的经济贸易规则,从最近几年的标准和法规变动案例来看,一个欧盟标准的修改,会导致整个厨房加热类产品、吸尘器产品、厨房机械产品等行业大幅修改产品设计,带来不容忽视的经济成本和贸易损失,甚至会失去贸易竞争优势和话语权。
据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副主任王力舟解释,“我们做了连续12年的贸易壁垒损害的全国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技术性贸易措施越来越成为货物贸易的主要障碍,而且造成重大损失。”。
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有40%的企业遭遇过技术贸易壁垒,直接损失高达933.8亿美元,新增成本247.5亿美元,二者相加超过千亿美元。
大部分国际规则的制定,经过几十年或上百年的磋商沟通和制定,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和制定,发展中国家由于研发技术实力、人才储备等综合实力的不足无法或没有及时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
经过多年经济发展,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文化和规则影响力等软实力也在逐步显现。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也应该扮演更主动的角色。
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当中一个最鲜明的变化是中国从过去一个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或者国际公共产品的使用者成为国际规则制定者和提供者。
在制定的过程中,专家代表等能否使用完备的逻辑、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专业的数据和统计分析工具、可视化工具等有效传达信息、达成共识、消除分歧,是至关重要的沟通技能。
沟通和表达软技能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视记忆力、语数外等领域硬技能的培养,而有意无意忽视或贬低口头表达的能力,中国儒教文化中谨言慎行、谦虚低调、尊重师长权威等社会规则也不鼓励学生勇敢当众表达不同的观点,对议题进行深入公开的辩论。
在美国社会中,培养领导力、当众演讲能力、思辨和口头辩论能力等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培养目标,所以很常见的现象是,在美国社会中国人往往集中在工程师等技术性较强,靠硬技能生存的职业类别,而美国人和印度人在世界五百强等公司越来越多承担CEO等高管职责。这个现象和印度人、美国人重视沟通表达软技能,善于辩论和思辨的教育模式有重要关联。
一个比较可喜的现象是,观察北上广等国内教育模式,笔者发现PPT、演讲和表达技能是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比较重视的技能,尤其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私立学校,语言表达技能是面试、作业和考试中考察的关键能力。论文的写作也是培养和考察严谨的逻辑思维的重要过程,发现有从部分初中开始就通过论文形式对学生教育进行思维锻炼,并带来了积极的效果和相对专业的输出。
小结
回到国际规则的话题,随着中国新的教育对英语技能、表达和逻辑能力的重视,将为中国在国际场合成为更主动的规则制定者,发挥更大的文化软实力提供充分的人才储备。从个体角度而言,培养和提高自身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是提升职业发展和个人领导素质的重要能力,不能不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