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书中,介绍了一种使人情意相通、和谐相处的沟通方式,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本文将围绕“学会非暴力沟通,用爱的语言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从异化沟通、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三个方面论述。
1、异化沟通
小时候,每年寒暑假是我噩梦的开始。
父母:考了多少分,第几名?
我:99分,第二名。
父母:为什么不是满分?第一名又是小吴吧?你总是不如别人!
父母在我心里种下自卑,不断给它浇水施肥。成年后,我终于有能力把它拔除,但有些断了的根须很难清掉。
我们沟通一定出了问题,在哪?
直到遇见这本书,我所有疑惑才解开,原来,我们一直采取异化的沟通方式。
异化沟通使我们难以察觉心中的爱,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导致彼此疏远和伤害。
这种沟通方式随处可见,主要有4种表现形式。
001 道德评判。“马桶没冲洗干净,你还有没有公德心?”多次批评舍友后,我们有了隔阂。其实,更好的方法是直接表达我们的价值观。比如,“我比较注意卫生,希望可以保持马桶干净。”
002 进行比较。和我一样,很多人从小就开始了被比较的人生,“你不如谁谁谁”的声音不时冒出来。作者说,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因此,不要试图通过比较去激励别人,这可能会毁掉一段亲密关系。
003 回避责任。比如,面对妻子的抱怨,不少人答复是“不得不去应酬”。显然,把个人需求藏在“不得不”的后面,并不高明,这是一种回避责任的行为。真正聪明的做法,是使用更负责的语言。
004 强人所难。用“应该”去勉强别人比较常见,这往往暗含着惩罚,听的人会有抵触情绪。比如,父亲说,“你应该听我话”,背后含义,可能是不听话会得到父亲生气或失望的惩罚。所以,强人所难阻碍了爱的体验。
2、非暴力沟通
通常,我们不会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确实,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引发别人的痛苦。
不同于异化沟通,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借助已有知识,让爱融入生活。
学习非暴力沟通,需要掌握它的4个要素。
001 观察。人们常常将观察和评论搞混,无法区分主客观。比如,“他身高1.8米,长相白净,笑起来有酒窝”是观察,“他很帅”就是评论。非暴力沟通主张描述事实,而不是给结论。事实无法辩驳,结论不一定行。
002 感受。很多人不习惯,也不擅长表达个人感受,这给沟通制造了障碍。另外,我们可能会搞混感受和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等词语的区别。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精准地表达感受。
003 需要。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尤其是对女性来说,她们形象常常和无私奉献挂钩。非暴力沟通认为,感受的根源是个人需要,要专注于自己的需要,诚垦面对内心。
004 请求。请求别人不做什么,或者请求非常抽象,都不利于达成沟通目的。比如,“你別管我”,“我希望更多自由”,也许会让人非常困惑。非暴力沟通主张让请求更有可操作性。
掌握了上面的要素,我们也许可以这样和一个怒气冲冲的领导沟通:
黄经理,刚才您指出我报告有3个明显不足,我深感愧疚,想做得更好,证明自己。再给我个机会,明天早上保证改好给您。
3、爱的语言
《奇葩说》陈铭常被调侃: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
那我们如何呼唤爱呢?
可以运用非暴力沟通,在这4种常见情形下,使用爱的语言。
001 全身心倾听。真正的倾听要求我们不预设、不评判、不给建议,才能全身心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比如,妻子说今天很晚才下班,老公应该继续引导她说出感受和需要,而不是一开始就叫她好好休息,这和叫人多喝热水没什么区别。
002 爱自己。我们有时会陷入自责的泥淖,喜欢用“应该”、“必须”、“不得不”这一类的词语来评价自己,寻求改变,但这很可能导致自我憎恶。当我们表现不完美时,不妨换个角度,想想自己有哪些未满足的需求,努力去实现需求。爱自己,才能学会爱别人。
003 合理表达愤怒。我们习惯把愤怒的原因归结于别人,比如,“你的做法让人愤怒”。与其通过批评和指责表达愤怒,不如先停下,深呼吸,思考什么想法让我们愤怒,体会自己的需求,充分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这不容易做到。
004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如果沟通双方能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当然最好。很多情况下,我们要运用强制力进行防卫,避免伤害,不评价对方及其行为。但要注意,如果我们想威胁他人或实施惩罚来实现沟通目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总结一下,我们常常在无意中使用异化的沟通方式,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通过学习和掌握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这些小技巧,正确使用爱的语言,不再担心出口伤人,让沟通效率越来越高。
关于沟通这个话题,欢迎留言。
喜欢就互粉下吧,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