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孔子的《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集而成,记录孔子的言行。其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原则、道德观念、教育原则。仁、礼、中庸,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在学习方面,孔子很有一套治学之道。他说自己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而是喜欢古代的文化,所以勤奋的追求。就像我们朗朗上口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他的治学之道之一。
他注重理论和时间的结合,在讲学之余也常常带领弟子们增长见识,以便在现实中应用所学。
他很喜欢的学生颜回,可惜31岁就去世了。这让30而立的自己不禁担心来日不多,不禁扪心自问,梦想的事做了吗,我能了无遗憾的面对随时而至的死亡吗?得到的答案是还没有开始做。懒惰拖拉真可恶,不禁提醒生命可贵且无常,要尽力让它获得有意义而有价值,为梦想全力以赴才会没有遗憾……有点走远了……
再回到孔老夫子的治学之道,孔子很喜欢颜回,他说他是能举一反三的人。所以这样做学问能够融会贯通,以一知十。次之一等的就是把所学的记忆下来的。当然,孔子没好意思说,最糟糕的就是学了什么也没记住的。用佛教的来说就是漏器,学的东西都漏完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找到了一丝希望,就是将所学举一反三,在各种场合融会贯通,去应用。孔子真是了不起的圣人。用现在最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在教我们怎么将知识变现。当然什么价值、价值大小还看我们的取舍了。
学问方面,孔子也提倡“学而优则仕”。就是学的好了,可以为官从政,为民请命。这点他是比较赞同的。但是保持自己的向道之心是很重要的。
在追求方面,子曰:“朝闻道,夕可死。”早上听闻到真理,即便晚上死亡,也可以死而无憾了。另外他还特别说明了一点,就是为官与求道的关系。倘若为官仍能保持向道之心,这是可以的。倘若为了为官,丢失了求道之心或者不能求道,他选择宁愿安守道。可见求道在他心中的地位与价值。其实这也给自己一个很好的提示:就是什么是生命立得住的根本。
在为人处事方面,他提倡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是有德的表现。会讲很多道理,反而做不到,这是不如说的少,但是能做到的人。看到这里,我不禁一阵阵的耻辱:不禁反思自己在博客和简书上滔滔不觉的写很多,到底是为了什么,行为方面又如何呢?说太多,很多时候是为了分享而分享,有时有名利心,比如显的自己很有文化。孔子说,这是很空虚的。所谓的追求名誉。被批评了,丢人。不过真的是这样的,不能为了分享而分享,不要追求外在的浮夸而丢失了生命成长的根本。我想,我在这里写,更多了为了巩固所学,不忘失。同时,在行为方面,真的是要好好改善了,要敏于行,不能做言语的巨人,行为的矮子。
在治国理政方面,孔子提倡任用忠孝两全的人。一个人如果都不孝顺敬事长辈,又怎么能谈得上治理国家的。这也提醒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的方面培养的自己的品行,向贤圣靠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或许这是孔子最好的人生写照。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解惑,从不担忧贫苦;自强不息的进取,不知衰老的到来。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充实而快乐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