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一个喜欢写目标的人。尤其是在每年的旧年与新年交接的时刻。一想到可以结束过去的一年,整理好自己,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全新开始的时候,心里就有说不出来的兴奋感。
为此,我每年都会买手账本,当用一个漂亮的本子在扉页上写出自己新的目标的时候,是最觉得人生充满希望的时候。
当然,故事的发展,如你们所料,目标犹如我们立过的每一个Flag,该怎么倒还是怎么倒。
所以现在的我还蛮怕写目标这件事的。就算写目标,也会以非常宏观抽象的词语来概括,比如“希望自己更勇敢”、“希望思维更加开阔”等难以具象化的目标。潜意识中似乎是觉得,目标写得越粗,越不容易盘点与评估完成情况,而这样反而越容易“骗”自己:我达成目标了。
因此,哪怕SMART原则在“目标制定”里,已经是基础中的基础,几乎无人不知,我还是不太喜欢用它。
Specific 具体明确的
Measurable 可衡量的
Attainable 可达成的
Relevant 与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
Time-bound 有明确的时间期限
制定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衡量、可达成、与其他目标相关、有时间期限。
这是SMART的目标制定五要素。
听起来很好,能帮助目标很落地,然而对于我这种“感性选手”来说,SMART制定出来的目标像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可量化的描述与数字、明确的时间节点……客观到无法激起我内心任意一丝波澜。
我只能从中读到一些冰冷的数字与自我的要求,但无法每一次看到它,都能穿透目标本身,看到那个为什么制定出这个目标的自己。所以每当在执行目标过程中,遇到一点阻碍或者惰性,就很轻易的放弃了。
缺少了点让人心动的感觉。
SMART好的地方在于能细致具体地看到目标设定人要在什么时间节点前完成什么样的事情以及用什么样的评估标准来衡量完成情况。
对于行动方向的指导与事后的回顾评估来说,这样的方式的确是有帮助的。
而SMART又不够完美的地方是,这样的目标设定方式虽然明确,但我们只能据此看到TA要做什么,但不知道TA为什么要这么做。看不到为什么,就看不到目标背后的动力、愿景、心情、意义,以及,制定这个目标的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故事。
一个看似简单目标的背后,这些肉眼难以看见的东西,反而是更具有激励与打动人心的力量的。这力量来自于你所亲自赋予这个目标的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对SMART制定出的目标还是很无感的原因。
理性以上,感性未满。
2
最近我在看一本日本作家原田隆史写的关于#提升目标达成力#的书。
欣喜地发现,关于自己困惑已久的目标设定问题,找到了有趣的答案。
这个答案名字叫做「未来目标四观点」
它是由这样的四象限构成
我们来拆解一下。
根据有形,无形,社会、他人,自己把目标切成了四个维度。
【有形】:成绩、名次、地位、职务、金钱、物品、时间……可具体可明确一看就明白的目标
【无形】:情感、认可、心情、欲望、态度、性格……比较虚无的难以量化的没有实体形态的目标
【社会及他人】:父母、亲戚、兄弟姐妹、同事、伙伴、伴侣、小孩、公司组织、地区社会、国家等,除自己以外的人/事物
我来举个例子
苹果和香蕉都制定出了“今年的绩效考核要拿A”这个目标。那他们的目标在「目标四观点」中的显示应该是这样的:
两个人都有同样的目标。但是跟他们深入交流和沟通后你会发现,二者想实现这目标背后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
苹果想拿A的目的在于“希望拿更多的奖金,赚更多的钱”,香蕉的目的则是在于“拿A能让妈妈开心,认可自己的能力”。
这时候,TA们的「目标四观点」是这样:
当然,目标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目标树立的意义在于被达成,从培养“达成力”这个角度来说,【我 · 有形】与【社会及他人 · 无形】 这两个维度,缺一不可。
换句话说,如果你希望自己设立的目标能实现,最好这两方面都要有。
设立【我 · 有形 】的目标,能够帮助让我们的想法落地,而不是空谈,更加从实际问题出发。
而设立【社会及他人 · 无形】 的目标,则是促使我们去寻找与思考做任何事情背后的意义与价值。
甚至有时候,【我 · 有形 】与【社会及他人 · 无形】 其实是相通的。
拿香蕉的目标来说,“让妈妈开心,认可自己”需要通过有形的目标即“绩效拿A”来实现,而又光是只追着数据行动,也并不一定能够保证能获得期待中的结果。所以两个目标,本身就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进一步挖掘你会发现,在香蕉这个例子中,
「努力工作绩效拿A → 觉察自己的隐藏目的,想让妈妈开心,认可自己 → 改变了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避免在追逐结果的过程中丢掉初心,思考角度更积极正向 → 全力投入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同时保持跟妈妈的交流 → 实现双重目标」这一整个循环非常重要。
每个人在追寻与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时刻能够知道“为什么出发”、“这个目标与我的人生有怎样的关系”、“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希望身边重要的人如何看待我”,那么,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会大得多。
【社会及他人 · 无形】会激发你潜意识中最巨大的力量去坚持做某些事情。
就像培养小孩读书一样,如果「孩子不能主动拿起笔,就不会用功读书」。不论你说再多次「要用功」,如果他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和习惯,就很难获得真正的知识。
我深深感受到,树立目标的根本,其实是要帮助每个人建立起能够培养「自立」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一路朝目标前进。
可以说,【社会及他人 · 无形】这个目标,是一个人该有的样貌,回答的是一个“I WANT TO BE”(我想成为谁)的问题,而【我 · 有形】的目标,是怎么做、获得什么,因此是一个“I WANT TO DO”(做哪些事)的问题。
比如一个销售人员,他可以设立这样的「目标四观点」
这样来看待目标设定的好处在于,能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目标以及有些肉眼难以觉察的目的。并且通过这样地切分,你会发现,目标这样事情,突然立体化了很多,并且每个维度中都有各自的意义。
看到这里,你可以先停下来来思考看看,尝试心里快速盘点一下自己,回想自己的过往体验、成长经历等,自己平时在设立目标时,更倾向于写【我 · 有形 】的部分还是【社会及他人 · 无形】 的部分?
有的人可以写出十个【我 · 有形 】,但只写出一个【社会及他人 · 无形】 ,有人则相反。但总体原则我们还是要保持均衡。
只会写出【我 · 有形 】的人,有必要多思考周遭的人和社会的幸福,更高维度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只会写出【社会及他人 · 无形】的人,也应该多从结果导向出发,增加【我 · 有形】这类看得见的部分。
(自己写的“目标四观点”,短短几行字,真的想了20多分钟才写出来)
很多人在写【无形】目标时,往往会遇到阻碍。尤其是会有关情绪、情感的目标,光是想词汇这件事,似乎除了“快乐、开心”好像就想不到了。(哈哈看到自己的情感关键字,好像也是这两个词更多)
这本书的作者提供了一些经过筛选过后的表达情感关键字的清单。供大家在思考目标时一起参考。
「未来目标四观点」来自你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多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来看待自己的目标。目标不是只有一个维度的,它可以是立体的。通过写出这些目标,有时候也能帮助我们看到真实的自己与内心真正所想。
当然自己写完了之后,对于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心里也更加舒服许多了。
3
说到底,一切的目标、行动、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其实都在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这个问题就是 “我是谁”
发现绕了一圈,还是又回到了“自我认同”这个点上。
有的时候做培训接触过不同的学员,又或者自己也亲身体会过各种心情的变化,能做到真正自信的人一直很少。
在订立梦想跟目标的时候,为什么会引入「无形」这个维度我算是更加明白了。我们都必须先做好心灵的保养。必须先从更爱自己、接受自己、宽恕自己、接纳自己做起。
自我认同感高的人,在面临每一个选择与决策的时候,会更加不容易受到动摇与彷徨。人生有时难能可贵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知道哪个方向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怎么看平时的「自我认同」做的好不好呢?
两个点。
「自我效能感」
简单来说,就是你是否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具体包括:
1)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也对面临的工作/任务/挑战有清晰认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知道面临的挑战的难度如何。
2)基于第一点,对自己的表现有明确的且坚定的信念:我相信我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也会努力达到这个程度。
「自我肯定感」
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你是否喜欢自己?能否通过日常看到自己的价值又或者是哪怕在遭遇来自别人的否定时,我们也依然在能接受对方的意见时,保留对自己的喜爱。
这两个问题,或许是比制定目标还要复杂的一件事。
不过永远会有好的地方在于,当你为自己制定目标,开始思考「目标四观点」时,不就已经在自我探索的路上了么?
为自己负责且行动,不管放在哪个话题与领域,永远是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