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伟大产品都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比如QQ,2004年之前叫OICQ,它最早模仿了以色列公司Mirabilis 在1996年开发的即时通讯软件ICQ。后来因为OICQ和ICQ发生版权纷争正式改名为QQ。再比如Google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整合搜索,这个想法早就有人提出并实践。二战时期的美国科学家Vannevar Bush,曾经在论文中表述过一种名为memex的,能够存储所有个人书籍、记录和信息的机械化机器。后来,在个人计算机出现之前,美国曾经有过一份名为全球目录(The Whole Earth Catalog)的连续出版物,它的内容就像一份纸质版的Google。
“偷”思想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模仿、移植、和跨界。从地区上看,模仿和移植的源头通常在生产力更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比如互联网领域,很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从美国流动到中国,比如李彦宏模仿Google创立了Baidu;李开复模仿Y Combinator创办了创新工场;新浪模仿Twitter做了微博等等。在一个国家内,新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经常先在一线城市扎根,随后逐渐向下扩散到二线城市和小城镇。
下面看看:模仿、移植、和跨界这三大“偷”思想的武器是怎么被运用的。首先,模仿就是跟踪自己领域那些领军的企业,说白了就是从高手那里偷学。有些时候这些“偷学者”甚至有可能比师傅做的更好,因为“偷学者”的起点更高,需要走的弯路更少,学得好的话就能快速增长。几年前,团购领域百团大战时,拉手网曾一时风头无双,后来却被美团逐步追赶,直到完全取代。
移植很多时候是一种“降维攻击”。在国和国之间,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从发达国家的企业那里,移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以及技术等;在一国之内,一线城市的商业会被逐步移植到二线城市、县城、乡镇等。在行业和行业之间也存在移植,比如现在很多有互联网行业背景的人去做传统行业,把互联网领域的打法移植到传统行业,杀伤力非常大。
除了偷学同行师傅,企业还有一种更高级的创新方式,就是向其他领域学习和借鉴,这就是跨界。移植和模仿都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做法,而跨界是一个高级得多的创新方法。跨界是发现不同领域之间存在内在关联,然后打通这种关联性,创造出新的商业,比如现在热门的汽车和互联网之间的跨界。
每个企业每天都会直觉或不自觉地在进行的模仿、移植、跨界,有的大型企业还设立专门部门,比如美国公司Staples就弄了个“全球创意特搜小组”,专门从全球范围内收集商业创意,竞争对手的创新动态,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成果。互联网创业公司在创业之初,因为资源少,刚开始时也需要模仿,但是有一种模仿非常危险,那就是照搬照抄,这样的做法基本上是没有前途的,就像毕加索说的那样: 拙劣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取(Bad artists copy, good artists steal)。
****硅谷堂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深海(微信号:rejoychen)
创业者、企业家、和职场人士的互联网时代学习产品。
深海思考:以创业者的角度深入观察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信息
操作方法: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号guigutang(或者点击“硅谷堂”关注),回复“思考”获取最新内容
联系方式:
邮箱:contact@guigut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