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算得上朋友的不超过十个,在某个时间段你可能和这个交往频繁,过了一段时间又和另一个感觉清净。交朋友就是交心。
此时此刻的处境,我想到的会不遗余力帮助我,又不怕打扰到他的,只有一个。
上高中第一天,爸妈带我去报名,坐的好像是辆面包车,B中的墙上长满了爬山虎,差点挡住了门牌,司机说了句:这就是B中。于是我在那里呆了三年。父母带我报名,领了宿舍用品,铺好床被,找到教室,他们宣告任务完成,回家。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同学,教室里坐的满满的,好不容易找了空位,第一次感到:孤独。乡下初中学生考上B市第一高中的寥寥无几,和我在一个班的,没有。
跟着陌生的同学上课,下课,吃饭,打水,回宿舍,睡觉,他们话很多,可我好像怎么也插不进。也许话题也很丰富,但我的初三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住宿生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完全不知道流行,娱乐,八卦。和他们在一起好像两个世界的人。
从初三开始性格变得封闭,高中三年更加封闭。因为确实很努力,所以成绩一直维持在班里前十,高考也稳稳当当考了个不很好也绝不差的大学。
大学在A市,我和父母第一次坐了动车,带了很多行李,8月31号到的A市,9月1号报名,住了离学校不远的酒店,标准间,老板坐地起价要了200多。工作之前我从不管家里的经济条件,父母灌输的理念也是:你只管读书,钱的事不用你操心。经常会说:去城里上学,以后爸爸去看你,同学问你那是谁,你会不会说是村上人。现在想来当时我家的情况是:爸妈勤劳节俭,家里条件也不差,有点小积蓄。其实孩子眼里本没有贵贱之分,大人讲了,他们才明白农村和城市,贫贱和尊贵。所以我有了孩子,又很幸运他在我身边长大的话,我会让他了解经济,政治,历史,娱乐,文学各方面的东西,至少能让他交到朋友,我会坦诚的告诉他家里的能力,一味的自我贬低只会造成孩子自卑心理。
同样也是报名领宿舍用品,找宿舍,铺床,打扫卫生,不大记得好像吃了中饭,就走了,这是他们第一次到A市,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大学四年,再没来过。孤独,也许是这辈子不管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的命运,多么希望有人能走进我心里,我不说他就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说了他懂了,也行。
毕业找工作也是一样,不重提。
孤独,可是现在我好像已经没有勇气面对它了。我害怕一个人拎着一堆行李,四年,上下楼梯上下车,从没有人主动帮过我,像汉子一样过了四年,好不容易以为有了归宿,原来只是一场梦,一场噩梦。可是就应着这场梦还有很多人撑着,不需要我独自上场,不肯让自己醒来。不孤独了吗?不是,时常被它压得喘不过气,心很空。可是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只要看着满屋子的日用品,就觉得哪里也去不了,这么多东西,怎么能不动声色的带走。
从没有到没有不难,从有到没有要割舍。一刀刀割,该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