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时候,只知道奋力读书,二十几岁的时候只知道努力工作,快三十岁的时候,才懂得停下来,然后想起这个世界那么大,值得去转一转,不过还来得及吗?
「完全不需约定,是信仰的力量把人们此刻的行动变得如此一致。」
「只有司机或路人帮拍照是事实,与独旅相伴的孤独也是事实,但我坚持独自旅行并不意味着总是孤独一人,因为一路上会认识许多有趣的人,有缘分的话,还能结伴同游一程;而享受孤独感也是我最爱独自旅行的原因,在异域的每个深夜都是直面自我的良好时机,每每此时我都会自我剖白,思考怎样的人生是我想要的。尽管这么多年来,我依然想不通什么人生是我渴望获得的,但我深明什么样的人生是我不希望过的:没有自由的人生。」
很喜欢作者马嘉骊的旅途,虽然会碰到很多难搞的事,比如艰难地拿下各国签证、被海关人员关进“小黑屋”审讯、被当地人骗、碰上色狼等,想来大学还未毕业的她,拿着实习的工资,就敢去中东穷游,很是佩服。
不过也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的:
「若旅途都是一帆风顺,那就没有你眼前的故事了。」
当然,在多趟旅程中,作者也认识了很多可爱美好的人儿,印度的阿奴、约旦的司机“父亲”阿拉法特、阿富汗年轻的旅社老板法哈德以及其他那些心怀善意的异乡朋友们。
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个:
「戴帽男子说,他以前是名歌手,常四处商演,后来遇见了现在的妻子,婚后有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到来,让他的歌唱生涯戛然而止。
他诗意地说:“有了孩子,取而代之的是换不尽的纸尿片和午夜爆发的啼哭,我的生活里就再也没有歌唱了。”他露出无奈的笑。
那时的我年纪小脑子笨,问他:“那你后悔有孩子吗?”
“后悔?有孩子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后悔?”说完这句,我们陷入沉默,而后他自顾自地唱起歌来。」
是这样的,人生中失去一些什么才会得到什么。
我也反问了自己“后悔吗?这快三十年的人间生活,后悔了吗?“我开始回想,外婆去世前没能好好地陪伴、学生时期的初恋没能多谈一些时光、遇见喜欢的人没能好好地表达心意......”嗯,后悔过。“
还有作者在印度电影院遇见的约莫80岁的老人,会对帮助过他的作者说:
「遇见你,让我发现,正在消逝的人性其实并未真正地死去。(Encountering you reminds me that the dying humanity hasn't died yet.)」
后来老人离世,临终前居然还嘱托儿子将望远镜寄去给作者。
多么妙的世界啊,才会在人生路上遇见这些善良的人。
「善以待人,人以善待。人同此心,放之四海而皆准。」
终在游历了那么多地方后,作者选择定居在了悉尼,并接受来及各国的沙发客,这也让我心生感慨,踏遍千山万水后的安定才是真的安定吧,可想要传递善意以及结交好友的心却永不停息呢~
作者写在最后的话:
「然而,我现在长大了,怕死,那些在你看来好也罢坏也罢的冒险、莽勇都不会再在我的人生里上演了。
旅行并没有让我的人生有大的改变,而它也不是我生命的全部。只是偶尔生活遇到了瓶颈时,我会翻出衣柜里的行囊,开始幻想旅行的下一站。是的,无法免俗,旅行也成了我远离生活杂扰的方式。
好多年轻时认死的理,日后渐渐松懈。早年都是背包旅行,后来懒了,去近的国度便拉起了箱子。曾说过最爱住宿舍间,后来却忍不住住进了景观诱人的酒店。再后来,深明这些都是形式,而探寻和求知才是旅途目的;也坚持认为不是只有远行才能算作旅行,旅行可以是一种探索和求知的心态,也可以是一种好奇和无知的状态。如果你抱有这份好奇,家附近一条从未走过的小巷,都可以成为新的旅途。」
所以趁年轻的时候,想去做什么就去做吧,不要后悔以前的时光,过好当下,然后憧憬美好的未来!
「一切情感一切外物都无法逃脱生老病死,人们该看淡生死,学会豁达。」
「同情心向来不是良好的药剂。」
「困苦不是理由,不是人性堕落的借口。不是没去过穷国家,不是没拜访过穷人家。有的人家,总共就两套可更换的衣物,还洗得干干净净,每天在耳际插一朵路边摘的野花,那是尊严;有的人家,肉菜都吃不起,还满腔热忱地邀陌生人去做客,简单的菜却饱含真心,那是热心;有的人家,不顾自己的生意去帮助陌生游客,递过的钱却又推了回来,那是善良。」
「旅伴间心灵的契合,越过了所有语言障碍。」
「这就是旅途了,不需要名山大川,不需要波澜壮阔,人心人性琐碎却珍贵。」
「不是时时联络,不必凡事告知,但再见面时的话匣子是几天几夜都合不上的;没有拘束,麻烦了彼此也不觉有负担,他们的家就像是我的家,告别时也没有离愁别绪,只期待下次再会。」
「人的心,是世上最深的口袋,装着随时往外倾泄的喧嚣,套了止不住的征服和窥探欲望,渴望去占有那些看似难以拥有的人和事。而我知道,我要远赴那冰雪崩落的世界,亲自踩上一脚,才会心安。哪来莫名的敬畏自然,我没有这般伟大。」
「旅途,没有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未知的惊喜,永远在计划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