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没看任何简介,没做任何计划,20日傍晚拉着女儿路过一家影院,当机立断买了《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2》的票。
3岁多的女儿看过不少动画片,以国外的居多:小猪佩琪、乐高系列、猫和老鼠、巴巴爸爸、大象巴巴、各种“宝宝”系列;国产的以老动画片为主:雪孩子、舒克和贝塔、黑猫警长等;国产流行动画片看的少,但超级飞侠和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却也是女儿的最爱。
央视90年代开始放映的这部系列亲子生活动画片开创了中国亲子家庭教育动画的先河,后来各种成长和好习惯微短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单就写实教育剧而言,《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无论从篇幅还是持续影响力上,都是国内任何其他动画片所无法企及的。
从第一部开始,《大头》就栩栩如生的表现了一个中国式儿童的生活写照和成长历程。那时培养“五讲四美”好儿童是教育的时代主题,听起来很红很专很假,但大头给我们的感觉却毫不生硬,他有笑有泪,有乖有淘,非常生动和生活化。
《新大头》系列剧更是与时俱进,加进很多现实的亲子和教育问题,很有当代中国的育儿特色。
背景变了:小头爸爸的自行车换成了汽车,平房换成了别墅;人物定位变了:围裙妈妈除了做饭还成了减肥狂和购物狂;孩子的视角变了:大头儿子多了很多朋友,还学起了钢琴。
从背景设定看,大头家是个典型的城市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富足,家境殷实,但他们过的仍然是普通人的日子,他们的育儿问题也依然是普遍的、有代表性的。
2、
如果说将大头搬上大荧幕的《新大头1》是欢乐爆笑中略带思索,那么剧场版《新大头2:一日成才》则从一开始便偏沉重。
电影开场,小头爸爸四仰八叉地从高空坠落,“我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儿子,而现在,我马上要失去这些了”。
接着是一段说唱式片首曲,配着围裙妈妈拉着大头儿子穿梭在林立的摩天大厦,争分夺秒地奔跑,和无处不在的各种兴趣班和成功学广告,引出了电影主题——披着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外衣的“恐慌式”拔苗助长。
爸爸还是那个能陪着大头疯玩傻闹也能点拨儿子内心成长的小头爸爸,儿子也还是那个善良活泼鬼机灵的大头儿子,而妈妈却不再是那个时常着急冒火却放心将儿子交给老公自己经常忙着出差的围裙妈妈了。她变成一个焦虑母亲。
看到这,我意识到这个片子并不适合太小的孩子看,这是演给大人看的,这是借着动画片在谈一个现实的、严肃的、尖锐的、必须重视的教育问题和方向——莫让“素质教育”将孩子“逼上梁山”。
孩子愿意看的是全部的快乐和有趣,而这只是《新大头》的元素之一,更多的是反思和眼泪。这是成人要发现的和接受的。
3、
看着一个曾经拥有那么多快乐的三口之家被母亲望子成龙的执念一点点摧毁,不禁感到害怕。害怕自己有一天也会不知不觉变得和点影中的围裙妈妈一般,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围裙妈妈在奔向成功学博士的路上,曾推开小头爸爸的劝阻一路向前。她的执念便是她口中的几句话:“原来我想做个成功人士,没有实现;后来我想做成功人士的妻子,也没有实现;现在我要做成功人士的妈妈”!多么伟大的豪言壮语,多么坚定的斩钉截铁,多么可怕的刽子手母亲!
电影虽然夸张,现实却也格外残忍。《新大头》反映的,正是当今中国式素质教育的现状。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塞满了小孩子的寒暑假,从幼儿园就灌输不能输在起跑线。
棉花糖妈妈说的没错,“现在的素质教育可真费钱,”从早教到围棋班,教育产业庞大的触角伸向无敌深洞,也将变革中的中国家庭拉向无底深渊。
当大笨鹰的游戏、躺在夕阳中草地上的欢乐父子遭遇母亲的成功学理念,当整个社会评价成功的标准是名利双收,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教育便走上一条不归路。其结果便是“伤仲永”,甚至失去珍贵的东西。
所以,作为父母,在报班和玩耍之间,要有自己的见地,要经得起他人质疑,要在成功学大潮中学会思辨。你要成为孩子的一把大伞,在他人生刚刚开始的美好时光,让他有单纯的对美和快乐的向往。这是对的,毋庸置疑的。一切兴趣班和辅导班本着这一原则,不会走太偏。
4、
电影中的王博士是培育100%完美成功儿童的偏执狂,他认为人的大脑可以达到100%的开发。这个理论有据可依,是建立在人脑的研究上的。科学家说,人的大脑从未得到全面开发,甚至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只得到10%的利用。
王博士似乎来自地外星球,神秘莫测,在飞来的实验室中研制出很多神奇药水。每种药水对应一个名人,发明家、物理学家、文学家、体育健将、舞蹈明星,甚至……砸缸的司马光和帕金森的霍金。
狂热的成功学粉丝父母们,潮涌般地对王博士膜拜,将孩子奋不顾身地送进实验室,成为实验品。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即便装上爱迪生的大脑,滴上神奇药水,他的心还是孩子的心。他发明的东西都是为了快乐地玩耍。这时的大头还能开心的笑。这象征着,一些恰到好处的素质教育可以让孩子发挥能量,链接快乐。
电影融合科幻和现实,寓意和象征意味深长。
被成功学绑架的父母如集体式自杀似的将孩子变成升级版实验品的过程触目惊心,而这夸张却绝不是危言耸听。
共鸣来自现实版的素质教育。作为三岁孩子的母亲,我也有些无所适从。都说好的教育是稀缺资源,你作为父母要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可以无缝对接的美好未来。而难道未来真的有必要建立在幼年的博学上吗?心灵的素质教育和习惯的素质教育被知识的教育压迫得难以进行,这难道不是为人父母最最应该重视的吗?
当大头浸泡在神奇药水中变成完美儿童,他成功了,他的世界也被摧毁了。他玩转科学,超越一切;他堪比人工智能,胜过全部名人;他六亲不认,认贼作父;他紧锁眉头,再也不笑。
爸爸的小笨鹰不见了,大笨鹰那么多的无奈与无力。此时的那位母亲还沉浸在当成功人士妈妈的无限欢愉中,可恨可悲。直到博士捆绑了小头爸爸,带大头乘着变成火箭的实验室离开。
5、
至此,影院竟鸦雀无声。听得见有大人在抽泣,看得见有大人在用纸巾擦眼泪。而孩子们,看着奇怪的电影,奇怪的大人,有的默不作声,有的直接跑到大屏幕睁大眼睛看。
奇怪吗?
如果你觉得奇怪,请坚持你的奇怪,永远不懂,那样的你,或许有自己的一套,不会被外界的成功学忽悠。很好。
不奇怪吗?
是的,夸张已矣,警钟长鸣。现实不可预测,疯狂犹如潮涌。请抓紧你手里不同的绳索,抵御它的袭击。希望你做一半的小头爸爸,一半的围裙妈妈。不盲从,不焦虑,不后悔。
这很难。你要去多挣钱,你要去多关心孩子,你要把自己经营好,把婚姻打点好。可这一切的一切,你要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你记得你见到他的第一面吗?你宁愿把整个世界都给他,只为了,他可以对你嫣然一笑。你的世界便全是阳光。
他快乐吗?你问问他,问问自己。
6、
电影的结局都是转折,悲到喜,破到立,一切都会好起来。
大头儿子还是那个小笨鹰,和两只大笨鹰乘坐着“智能球球”回到他们的和乐融融。
《大头》剧场版还会有3,不知道那时的教育热点问题是什么,可以想到的是,矛盾不可避免,挣扎不会停止,人类的进步永不停歇。
而站在母亲的角度,我们的形象但愿不要一直是人云亦云和无尽焦虑的。坚定而从容,温柔而有见地,培育孩子,更要修炼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