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中子产的德政与现在一般人头脑中的德政相差很大,要好的多得多。
行德政不仅仅是国家的政策能让老百姓富有,当然这也是其中的一方面,很重要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对百姓进行教化。冉有问孔子:如果百姓很穷的话,执政者需要干什么。孔子说:“富之”——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又问:百姓富裕了之后还要怎么办呢?孔子说:“教之”——教化他们。
首先“行德政”的君王或者大夫就是一个德行很高的人。这是儒家或者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君王的要求——内圣外王。
往往人们总是会想:“让百姓安贫乐道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百姓的愚弄”。那是人心变得阴暗的结果,阴暗的人心总是将别人也想的很阴暗。
当然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话,那么阴暗的人心也就没有那么醒目了,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上到执政者,下到市井小民,人从出生就不断接受着这种思维的洗染,想要跳出这个框框实在太难。
那么春秋时,在人的思想还相对单纯的社会里,行德政就有很大的可能(现今的社会应该没什么机会了),在那样一个社会,即使君主的道德不见得高尚,但仍有道德高尚的大臣,子产就是其中之一。孔子在《论语》称赞他“惠人也!”还说“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有这样的执政者,用善去教化思想单纯的百姓,执行者考虑的都是百姓,百姓也非常相信执政者,这样的话,社会不和谐才有问题。
而当今社会,这个“以利为利”的社会,人为了获得利益,想方设法的钻营,人的一言一行在另外人的眼里都可能存在阴谋算计,任何人相互之间已经不存在真正的信任,每个人都在防备着别人——如果不如此,真的可能会被算计。人在这种环境下活的都很累,即便是有想要廉洁为民的官吏们,也因为周边人给他带来的压力而随波逐流。
“行德政”,于我,是个多么奢侈的词——
关联阅读:子产不毁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