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发达,出版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心理咨询师的随笔和散文。我蛮喜欢看此类的书,心理随笔既没有心理学术语的枯燥,又有比小说还精彩的故事可以看。当然,我更在乎的是心理师的视角和洞察力,还有字里行间流动的暖暖的关怀。
最近天气开始冷了,我又看了一本心理师和教师的随笔,书名有点鸡汤化。
它是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严文华最近出版的《生命中无比重要的事》,全书54篇文章,共291页。印刷的纸质洁白厚实,字迹清晰明亮,难得的是每一篇文章的题目旁都会有一小块的插图,而插图的作者并不是什么插画师,就是严文华老师本人的作品。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印刷精良,插图漂亮,手感相当的不错。
严文华老师的身份首先是一名教师,常年教授组织行为学,从事跨文化适应和心理的教学和科研。这样的工作环境决定了本书中所观察到的人物来自两方面:一个是外国的学生来到中国,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对中国种种现象的适应情况;另一个是中国人到外国去,感受到的文化的差异和处世的不同哲学。
这是相当宝贵的资料,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像严文华老师大面积地接触外国学生,在文中我们通过她的观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居然相差十万八千里。这类的文章差不多占了本书的一半,每一篇都有一个活色生香的小人物,给我不少的启发。
时间观念的差异。
书里的多篇文章提到德国和美国的专家,他们在来中国做学术演讲,一般在提前半年就订好机票和确定好行程安排。甚至,我们通常跟人预约时间只是约了开始的时间,并不约好结束的时间,而德国人的预约时间包括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这在中国是不太可能会发生的事,如果你有兴趣,推荐你看看《迟到的德国专家》《美国奶奶的传奇》两篇。
消遣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把去酒吧会玩当成是应酬,休息就是在家睡觉。法国人的消遣则是放学后去酒吧里玩,去了一家,还会去第二家,第三家等。美国人的休息则是周日安排了运动项目,锻炼身体。关于这部分,推荐你看看《中国学生与法国学生的斗智斗勇》、《美国小伙和他的中国舍友》。
请客吃饭的不同。
在中国我们说:”走,我请你吃饭“这句话通常意味着我请你吃饭并付钱结帐。但是美国的导师如果说:”走,我请你吃饭。“这句话则意味着我只是请你和我共同进餐,你要自己付餐费。甚至,在举办的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上,中国人的方法是餐饮全包了,而外国的举办方则会注明”酒水费自理“。
此外,还有做事方式的差异的、教育理念的不同等,对于想要了解外国人生活和思维的读者来说,这是相当不错的入口资料。严文华老师在中国教外国的学生,自己又在德国做访问学者和欧洲国家旅游的经历,让她的观察更加的客观。她不批判的思维对待每一种差异的接纳都是值得学习。
严文华老师的第二个身份是心理师,带领不同的团体走近心理学。这样的机缘,让她有机会和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面对面的接触,以她的洞察去辐射那些低微人群里背负的心理重担。当我看了这些文字,脑袋里闪现的是冰雪融化的景象,在上海那样的大都市里,一个中专毕业的女工能够得到多少的关注,得到多少命运的垂爱呢?可是严文华老师注意到了,还用文字记录了她的成长,这篇文章就《“我接纳我自己是个人”》。
当然,严文华老师还有多重的身份,她以女儿的身份写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她以雇主的身份写了有分寸又亲切的钟点工阿姨,还有生命旅途遇见那些曾给予温暖的人,可能是卖水果的老姚,可能是给过她一碗粥的火车维护工,可能是给她微笑的一个路人。每一个生命遇见里的人,严文华老师都能发现他们的温暖和的美好。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回到《生命中无比重要的事》一书的前言,严文华开头就直抒胸意,她说:“这本书凝结着我对文化和生活的感悟,也是我对生命中无比重要的总结。这些感悟和总结可以用四个方面来概括:理解、支持、促进理解和提供温暖。”这是这本书的写作初心,也是每一个故事的灵魂所在。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大衣帽子手套能给我们的是躯体的温暖。
真正暖人心,还是那些温暖的话语、温暖的文字以及被世界温柔地对待。如果你心凉了,我们一起来读这本《生命中无比重要的事》吧。
2017.10.31灵林玖玖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