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第五期《经典咏流传》的开场白。
敕勒川下,茫茫大草原,风吹草低现牛羊,黄河长江,无尽波涛,滚滚而来。那些我曾经非常喜欢的歌手,演唱着我非常喜欢的古典诗词,把诗词与歌曲的旋律完美的结合起来。
我想起了那句话,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每一首被改编成歌曲的古诗词都是经典,值得人们一代代传唱下去。
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里是这样说的:“声为乐体,诗为乐心。”自《诗经》时代开始,“诗”与“歌”就并列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而流传,是为“诗歌”。
在中国,诗歌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让诗歌重新活起来,重新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竟然在几千年之后,借助于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终于成为现实。
王维的《山居秋暝》,由霍尊演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开唱前,霍尊说,寄情闲云野鹤,悠游山水田园,中国古典诗歌中总蕴含着一种淡泊宁静,与自然相亲相生之美。
山水田园诗,在中国,是象征自然之美的重要流派,起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唐代王维、孟浩然为山水诗人主要代表。王维的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空灵的山水画面,以山水写心境,给人天人合一的自然之感,完美诠释了古代中国人眼中的自然,完全无雕琢之感。
霍尊的声音清澈温婉,犹如一股流过山涧的小溪,娓娓道来,打动人心,把山居秋暝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空山雨后,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犹如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评委们无一不被感染,都跟着浅吟低唱起来。
这样一首田园古诗,由霍尊纯净的天籁之音唱出来,每个听者内心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田园,在优美的旋律里让心灵归复平静,我亦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首歌。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在中国,人们寄托乡愁,表达离情的时候,一轮明月是最为贴切的代表。所以歌者把海上生明月这首古诗,和故乡的云这首老歌结合在一起,深情款款,唱出了游子心目中,对故乡无尽的思恋。
歌者关喆,把《故乡的云》这首老歌和千年前的唐诗,用深情的旋律,描画出浓浓的乡愁乡思,只有在中国,月亮被赋予了太多美好的意向,而那追逐月光的流云,亦成为远离家乡的游子,寄托归思的常用载体。
黄绮珊演唱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学过的一篇古文《陋室铭》。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期节目请来了白茹云,在去年的《中国古诗词大会》上脱颖而出的一位普通农妇。白大姐在抗癌之际,以古诗词的力量,笑对生活的磨难,和癌症进行顽强抗争,以中国古典诗词那种淡泊而悠远的力量来鼓励自己。
她吟诵了苏轼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082年的一天,被贬至黄州的一代大文豪苏轼,在回家的路上遇大雨。诗人从容不迫,吟诵一首《定风波》,千年后,这首《定风波》也成就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的一个不朽之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白大姐自己也写起了诗词,康震老师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说白大姐不管写出什么样的诗词都是最美的。
白茹云写的《江城子》:
病行京广又三遭,似衰茅,逐风飘。千里求医,来往独思廖,只为堂前双白发。
忍思量,且煎熬,也曾因病痛终宵,暗神凋,爱难消。
心系家中,绕膝小儿娇,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
非常喜欢白茹云自己写的这首词,触景生情,写出来的诗词才最有感情,最真实,能打动人心。
支教老师梁俊,带着他在山区教过的学生们,共同演绎清代诗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简单的曲调,朴实无华。开场时小女孩儿那空灵、纯真的声音,正如这不起眼的苔花,即使再渺小,也要勇敢的绽放。等到学生们手拉手,在台上自信地演唱时,鉴赏团嘉宾和现场观众纷纷落泪,为生命的顽强,和孩子们清纯的眼神所感动。
梁俊在支教时,给孩子们唱了好多好多的古诗词,他希望孩子们不管生在何地,都不要看轻自己,而要像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从一首《苔》中,歌者唱出了生命的价值,对这微小生命的礼赞,又何尝没有教会我看待生活的态度呢。
凤凰传奇激情演绎李白的名篇《将进酒》。古人对于喧嚣尘世间的爱恨纷争,仿佛一切都已看淡,对酒高歌,忘了这世间种种不平事,举杯之际,与尔同消万古愁!
经典的感染力穿透千年,那是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是古人在生活中,至情至性的体会和感悟。五千年泱泱华夏,历史的洪流荡涤了千百年的泥沙,才留下这金子般宝贵的财富。而今天,当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时,竟然相得益彰,重新焕发出光彩,以更加震撼的力量,冲击着我们这些后来人的内心,洗涤了浮躁,留下一片清澈和空明。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烟海中,每一首,都寄托着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细细品读,在浅吟低唱中,寻找和自己心情最为贴近的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