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基因孕育的“中国最强县”,实力不允许它低调!
中国目前有2844个县级行政区,站在最前列的“旗舰县”是什么样?在长江三角洲,一座江南小城自2005年起,连续14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荣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五个第一”。2018年地区GDP高达3832亿元,超过众多地级市甚至省会城市,人均GDP更是赶日超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它就是昆山,一座以“神山昆仑”为名的城市,中国人“水乡梦”的原点,阳澄湖大闸蟹原产地,昆曲的源头,昆山模式的开创者,外商和投资者的第二故乡,江南基因里孕育的“中国最强县”。
最强县如何崛起:箭簇上的“昆山之路”
近代以来,海岸线与长江水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弓”和“箭”,处在“箭簇”位置的长三角地区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在江南城市群的众强环伺中,昆山凭什么能够脱颖而出?
首先是区位优势。江南自唐宋后崛起为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其核心城市,明清在苏州,近代以后转移到上海,而昆山正在苏、沪之间。苏州到上海,一条吴淞江(上海人叫苏州河)横穿昆山,将两座城市相连。只看当代的话,昆山是上海北上的出口,312国道、沪蓉高速、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都从昆山过。昆山境内光是高铁站就有昆山南、阳澄湖、花桥3个,此外还有一个昆山站,羡煞旁人。
“接轨上海”是今日长三角各城市的重要战略。在邻沪城市群中,从交通、物流的通达,到人才、产业的承接,再到各方资源的共享,昆山无疑与上海结合得最紧密,天时地利让昆山占尽先机。
还少不了一个“人和”,也就是费孝通说的“昆山有玉,玉在其人”。当“改革春风吹满地,隔壁‘苏南模式’很争气”的时候,昆山人用敢想敢干的精神诠释了什么叫“后发先至”。
1985年,也就是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建立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二年,在昆山城东的一片农田里,自费建设的开发区悄悄上马。这是一段“野路子”传奇,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台资企业、第一家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的大型电子企业,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无数个“第一”里成长起来。198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专门刊文报道,“昆山之路”叫响全国。
2005年至今,昆山将“全国百强县”的头把交椅牢牢把持。作为一个县级市,昆山以占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的进出口总额,数据超过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起,地区生产总值持续突破3000亿元,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家企业在这里落户生根。
苟日新,日日新。“昆山之路”的内涵被不断丰富,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城市化建设、乡村振兴,昆山都走在最前列,俨然成为中国县市的标杆。
图文编制/杨书鸿
发布时间/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