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朋友圈分享的书中一段,说的是一个大牛A在北京宁愿做出租车也不做地铁,因为A觉得在出租车上可以休息一会儿留一些精力回家干活,或者在地铁上直接拿出电脑干活。
大部分人看到这句话会有貌似的恍然大悟,觉得大牛就是这样做的。
但其实这里有两个前提,
1.你做出租车时间的产出大于出租车费用。这一点在生活中很难衡量,因为我们是不善于数学运算的也赖得数学计算。
2.你确实是有事可做,你回家有事可做或者出租车上有事可做。做了这些事你可以给别人一个交付,从而获得反馈。
这依赖于你有一个好的行动系统,平时留意那些事是适合出租车上的场景。说白了就是列出场景行动清单。在这场景下没有硬性卡壳的条件(缺少网络等等)你可以把某件事告一段落。
这样任何场景办公,不用在正式上班时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出租车上就乱发呆。
我希望我感觉到完成事情的成就感,我希望我的时间要么在跟别人一起完成一件事,要么跟朋友一起开心聊天,我不希望我的时间陷入低效发呆。
说到文章开头,在以下场景下我会做出租车。
1.我精力不支了。
2.我确实有重要的事可以在出租车做(且条件具备)。
3.我要赶时间去某个地方。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你做多了出租车人会越来越懒惰,钱没攒多少一点苦都吃不了。说这话的人就是对事情没有边界,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
你得对自己有个认识:a.你不是懒惰。b.在理性和经验的推测下,做出租车是你比较好的决策。你不想累着回到家,忘记了朋友或者老板交代的事。
反正我遇到这事我不纠结。任何事没有边界没有心中的尺寸人都容易纠结。给爸妈朋友做一件事买个礼物纠结的人都大有人在。我希望我的眼界放宽一点,不想为小利纠结。做了又会失去什么,这是我的勇气。
环境中任何一个小变量都会引起的心里焦虑,比如天冷了不好打字比如没有网络。人是脆肉的,我们应该适当的突破也应该适应人性。这就是记录场景事情列表的重要性。在做某事时心里有一杆秤,这个秤就是你平常记录的文字(通过文字你知道你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