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适时“提问、追问”可以对主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提问的方式多样化,给学生创设思维空间。
教师提问的问题要转变一问一答式,课堂上要避免用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追问不止。如 “是不是”、“对不对”随处可闻,这样看似师生互动频繁,而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任何实际性的提升。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追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
2、课堂提问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因此对待课堂追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追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追问的有效价值,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再作深刻思考,补充或更改自己的答案,然后对答案进行评价或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回答。较难的问题解答之后,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内化。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因问题而异,能恰到好处为妙。
3、教师的问题要表述清楚。
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比如教师在复习了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抓住什么?
有学生回答:我觉得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抓住应用题解题步骤。
也有学生回答:我觉得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抓住数量关系。
老师问:那到底关键是什么呢?
(学生一阵沉默。)
一个追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这位教师在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后提出了“解应用题关键要抓住什么”的问题,而根据刚才的复习,答案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抓住数量关系,一种是抓住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因而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时间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费掉。
4、克服“追问”的形式化与绝对化
问题提出了,学生回答不上来。“启而不发,问而无答”,怎么办?这时,追问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出现——降低难度,将前面的问题分解成相对容易的几个小问题,或者变换角度,引导学生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特别是对由于缺少知识或理解不深不透不细造成的失误,教师既不应给予草率评价,也不应忙着指出其错误,而应采取提供线索、放大错误等方式进行“追问”,以便让学生自己纠正失误,这样做的意义显然要远远大于教师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