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人美,景美,文美,主题美。
人美:“我”和老余行走在哀牢山深处,山高路险,人迹罕至,日暮已近。人又饿又累,急需一个落脚处。正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忽逢小茅屋,让人惊喜的是:茅屋里有水有米又有火,都是当下最急需的。两个人在吃饱喝足,美美地烫了个热水脚之后,没有乐不思蜀,猜想屋的主人,修葺小茅屋,维护小茅屋的周围环境。知恩图报,人美。
瑶族老人,一次在深山中迷路,得到小茅屋的照料,没有忘记小茅屋。今天,扛了满满一袋米来还。瑶族老人的善良、淳朴,真美。
一群哈尼小姑娘,梨花出嫁后,小茅屋的日常维护者,助人为乐,人美。
解放军叔叔,自愿建造小茅屋,方便每一位过路人,让雷锋精神在大山深处得以传承。大美。
梨花,亲眼目睹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受到感染,自觉主动照料小茅屋。善良,淳朴,雷锋精神的传承者,美人,人美。
景美:深深的哀牢山,密密的梨树林,雪白雪白的梨花,淡淡的月光,习习的夜风……静谧、恬淡的意境,一座若隐若现的小茅屋。和谐、静美。
文美,两次误会,三处悬念。两次误会:第一次“我”和老余误会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第二次“我”、老余和瑶族老人误会一群哈尼小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三处悬念:第一处谁是在我和老余得到小茅屋照料后猜想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第二处,不是瑶族老人,哪又会是谁?第三处,不是哈尼小姑娘,小茅屋的主人又会是谁呢?误解和悬念让情节波澜起伏,牵着读者的好奇心一探究竟。文美,美在构思巧妙。
主题美,人美、景美、文美,主题自然美,美在歌颂云南边陲瑶族人民善良淳朴乐于助人的民风。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发现这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