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计划,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们班将进行爱国诗歌朗诵比赛。给了大家一周的时间准备,但是这一周的几个第二课堂时间都有安排,孩子们没有时间分组练习。
怎么办呢?我看看课表,自己今天上午只有一节课。如果我安排学生朗读练习,那么今天上午就没有办法完成别的教学任务了。如果今天上午的课不让学生分组练习准备,那么今天下午的朗诵比赛只能泡汤了。
我反复思考,犹豫不决。在销烟四起的六年级,虽然刚刚开学,但是各级各类的领导已经开始给大家层层施压了。像我们这样的名校,像我们这种性质的学校,质量就是生命线,谁都没有勇气拿质量,问题来开玩笑。
如果要分数,我就应该拿这节课来写完大作文,也可以用来写詹天佑颁奖词,还可以用来习题……
但是,如果语文学习只剩下了这些,是不是也缺少了些什么?
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拿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为朗诵比赛做准备。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次语文活动。
上课十几分钟后,我就安排学生在六人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朗诵比赛的准备练习。
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人声鼎沸。考虑到空间有限,我同意个别组到走廊上练习,只要不影响旁边班级上课就行。
我只负责拍照。偶尔做一下他们的活字典。诗歌是上个周末回家已经准备好了。每一个组准备的应都不止一首。他们从本组资料中挑选出大家喜欢的,没有办法复印六份,就分头抄写了自己要诵读的那几句。
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我一边拍照,一边庆幸:这个时间给得值得。很简单,因为他们学得快乐,学得投入:瞧,有人主动站出来,和组长一起,指导组员排队;有人一边诵读一边做着手势增强感染力;有人在指导组内的同学朗读某个诗句,有人蹲在走廊的地上,商量着朗读诗句的分工……几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个组朗读的诗句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热情是相似的。试想一下,如果我讲课,能够达到这种五十多人都投入的积极学习状态的吗?不,真的不可能。
我一阵窃喜看来活动安排是对的。
记得在一本教学杂志上看到过,在学生中调查,怎样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喜欢,被学生认为影响到自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其中就有:自己做小老师,办报,朗诵比赛,办剪贴报,读书交流会……
语文是一门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学科,课文内容包罗万象。热爱祖国才华横溢的詹天佑让我们无比钦佩;而索溪峪的野又让我们心生向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狼牙山五壮士》中的战士们使我们血脉喷张;《跑进家来的松鼠》中淘气勤劳的小松鼠让人忍俊不禁……
除了字词句段篇,我们的语文课堂还可以教什么?或者说我们的学生还可以采取多少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
我一边思考着一边关注着每一个小组的准备活动。大多数小组都是很认真的。当然,也有一个小组的小朋友趁着朗诵排队的当儿,用屁股顶顶旁边的同学,做几个鬼脸,或者故意摆出两个搞笑的造型,手势,惹得旁边的同学哈哈大笑。我只是提醒了一下他们组长,说,你得组织一下你们组的同学。他们马上就回归到积极的状态。
整个朗诵准备的过程中,最打动我的也就是他们之间团队合作的精神了。组长们像模像样,组员们听从安排,大家各显神通。有人指导动作,有人安排队列,有人负责朗诵指导。团队的精神就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起来的。
除了团队精神,还是一点也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这样的方式好玩。有时候,好玩也是一种很有力的促进学习的保障。
如果我用课件展示出一首首诗歌,全班齐读,大家会不会如此卖力地注意力一直集中地朗读呢?答案是否定的。而现在他们自己挑选诗歌,玩耍一般地与伙伴们朗读记忆,在快乐的轻松的氛围中就完成了诗歌诵读的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有趣!好玩!有意思,这是谁都喜欢学习状态吧。
六年级,我们不能少了静如处子与书卷相亲相近的时刻,不能少了绞尽脑汁与难题殊死搏斗的艰辛,不能少了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每日诵读。为梦想挥汗如雨的同时,也不能没有这样的时刻,互助合作,促膝畅谈,开怀大笑......
这样的镜头,多年以后应该是值得怀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