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成员、九三学社社员、财经作家、IT评论人、诗人吴波先生2018年8月3日晚间在DAGA | Blockchain & AI (核心群)的在线分享进行整理。
一、比特币政策秩序的几点认识
1、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发展,反映了新经济体系中自发萌生的新货币形态的内在创新需求,代表了新知识和信息机制所引发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构成。
国家的消解、秩序的重构、全球政权组织形式的嬗变。。。正在进行之中,比特币将伴随这一过程持续发展,并以其开创性的探索实践逐步挑战乃至颠覆传统的货币理论体系。
2、自古以来国家并不是货币的唯一信用基础,如今数字货币的价值基础是超越国家信用的,这是一个在新知识信息机制和新经济实践的支持下在更高层面上涌现出来的货币信用领域的自我嬗变现象。
基于传统货币的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仍然在国家制度实践中长期存在,但这并不代表不能支持国家宏观调控的数字货币就因此不会发展,相反数字货币作为聪明货币,将从去中心和跨国界角度提出更加有效的宏观经济自我调控的解决方案,这是全球社会化潮流大爆发的重要价值之一。
3、当前比特币在支付手段、流通性、替代风险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的货币功能发育不完善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阶段只是因其在传统货币体系中破石而出而必要经历的一个初级阶段,这并不代表比特币的未来。未来比特币们将在更新换代中自我完善。
4、缺乏央行调节机制恰恰是比特币的先进性所在,其聪明货币的属性可以支持某种自我调节,比如随着宏观经济的过度扩张或过度紧缩比特币可以在供应量、冻结率、流通性等方面做出反应。
而且,比特币的发行上限不代表流通上限,比特币与经济增长之间可望呈现一种“聪明的同步”,这可通过在微观层面的数据采集得以实现,这也将生成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社会化大数据体系。
5、比特币不是私人信用货币,而是社会信用货币,其基于全球参与的信用基础远超私人发行货币,仅从信用角度看比特币是与其交易和信仰过程相同步的增信活动。
所以说数字货币是在传统信用货币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货币的高级信息形态,是表现为信息货币形态的新一代信用货币,其价值构成之中除了信用基础,更有信息基础。
数字货币中存在竞争更存在协同,以比特币为龙头的多币种的数字货币群体格局终将走向稳定,从长期看投机行为对其货币功能的干扰也将逐步降低。
6、比特币交易市场,在本质上是比特币价值发现体系,也是数字货币之间及其与传统货币之间的汇率形成机制,只不过数字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属性及其体现方式迥异于传统货币,所以在错误的理解上会与商品属性混淆。事实上数字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属性的建立和强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和规律发现的课题,比如从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的关系看,就应该建立起双向互动和作用的视角,再比如数字货币与一些锚定的实物、产权或者一些作为交易对象的商品的关系,也需要建立起数字货币的超然性,而不是用后者来作用于前者。
比特币的价值发现就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如果是一种货币那么自身有没有价值?不过在目前的初级阶段,比特币只能通过传统货币间接而渐进地建立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价值尺度功能,其价值或者商品功能是否是没法回避的过渡特征呢?当然,最终比特币将发育成长为功能完全的货币。
二、比特币背后的经济事实
下面讲讲第二部分,比特币背后的经济事实。
比特币的挖掘者所在做的是什么样的一件事?比特币的价值根基在哪儿?比特币是普通商品还是一般等价物?比特币有没有自己的的竞争形态和同类形态?比特币的出现究竟向我们启示着一个什么样的正在发生的未来?类似问题还有许多。
1、比特币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在信息化驱动下加速社会化进程的一个典型案例,是人类社会在全球化进程中推进统一大市场的一个新的自发尝试,也是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影响从经济领域向包括政治、文化等更深广领域扩张的关键进程之一。
比特币将带来新的商品类别和庞大产业链群,更重要的是将带来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2、比特币的机制实际赋予了互联网以全新的交易意义,是唤醒了互联网的矿藏功能。从比特币开始,互联网获得了基于新知识和信息机制的宏观溢价,其信息矿藏的本来面目得以揭示。
3、比特币只不过是深藏互联网底层的丰饶矿产所露出的小小一角,以后全人类都是互联网矿工,从不同的坑道向着无穷的电子矿藏掘进。数字货币令无数天才可以通过算法和规则界定自身的社会化价值和功能定位,为改变社会运作模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矿藏的共性是,深入发掘新知识和信息机制的社会化创新平台属性,为新时代和新社会提供新的信息公共产品。在未来,比特币等矿藏将成为社会秩序的无国界“数据硬件”,参与全人类社会的整体运转。
相对传统的自然矿藏的概念,“比特币”们是社会矿藏,人类的全部历史和深厚文化是其价值的根源。
三、比特币的信用基础
第三部分,讲一讲比特币的信用基础。
1、比特币属世界货币,其当前信用主要来自科技人群的前期开发参与以及后续跟进的创新人群的追捧和推广,未来随着其影响力的增加和价格的涨升,会有更多持币者为其增加信用,这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比特币的兴起是人类金融史上第一次通过大众自组织方式凝聚社会信用打造开放货币形态的大事件,社会信用的逐步注入是比特币走向主流经济舞台的基础,其增信方式与传统的国家货币的最大差异在于,它不是基于国家政权信用,而是直接来自在交易中的使用和维护活动,这反映了新知识和信息机制下的信用活动向社会和民间的回归。
2、相对于在人类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阶段出现的民间信用货币,比特币在外部商品经济发育程度、市场化水平、信用广度和强度、信用保证方式、知识化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比特币是具有自我传播能力的信息化货币,这决定了其对社会生活和市场活动有更强大的作用力。具体而言,在履行传统货币职能的同时,比特币还可以从微观层面增加市场理性和效率,提升市场组织程度和法制化水平以及完善对于市场信用的自我动态管理。
3、综上而言,比特币的信用基础:一是技术和制度设定,二是社会化参与和增信,三是作为信息货币的创新功能。
四、比特币的聪明特性
1、传统货币是愚蠢货币,其从发行、流通、兑付、存储诸环节都难以实现于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的密切融合。比特币们的未来不会停留在去中心化和自组织创新层面,目前已经具备向“聪明的货币”进化的技术和结构基础,其最终形态应该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经济参与以及调节功能。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理论上天生具有与亿万商品进行信息交换的潜质,随着新知识和信息机制的发育以及新科技进步的深入,这一潜质正在被逐步挖掘出来。
随着比特币的聪明性被充分挖掘,全球经济运行的整体智能和自组织理性会得到较大增强。可以说,比特币的一大价值是其能对经济运营起到实质性提升作用,这方面的模式目前还很不完善,在智能参与经济运行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创新空间。
2、比如价格形成机制就可以反映比特币的聪明属性。比特币的价格并不取决于比特币的开发成本,而是由其所对应的经济体系与传统货币所对应的经济体系之间的综合关系所决定。当前,前者无论从规模还是成熟度、完善度等方面看都有所不足,因此比特币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到未来预期的影响,以至其泡沫化成为某种常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的价格将受到两大经济体系之间真实交易联系状态的越来越大的影响。
五、关于数字货币研究的55个问题
最后一部分,关于数字货币研究,我列了55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1、数字货币的本质及特征;
2、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和创新综述;
3、数字货币在向完全货币过渡阶段的间接支付机制;
4、数字货币的应用实际及其趋势;数字货币的信用基础;
5、数字货币目前的结构缺陷;
6、数字货币与私人货币;
7、如何完善数字货币的价值衍生机制;
8、数字货币的高锁仓问题;
9、数字货币挖矿机的长期风险机制;
10、数字货币与经济理性;
11、数字货币的新经济属性;
12、数字货币在向完全货币过渡阶段的间接支付手段功能;
13、数字货币的合法化历程;
14、数字货币与组织管理变革;
15、数字货币带来的新商业沟通模式;
16、数字货币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
17、数字货币与产权制度的变革;
18、数字货币的资本化机制;
19、数字货币的智能机制展望;
20、数字货币与金融监管升级;
21、数字货币对于银行业的影响;
22、数字货币与移动化浪潮;
23、数字货币与工业4.0及产业链变革;
24、社会化进程中的数字货币;
25、数字货币与腐败治理;
26、数字货币的风险防控;
27、数字货币技术发展趋势;
28、数字货币的核心创新思维;
29、数字货币与社会治理;
30、数字货币与资本市场;
31、数字货币与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2、数字货币与“一路一带”战略;
33、数字货币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
34、民族数字货币与世界数字货币;
35、数字货币带来的经济学变革;
36、数字货币与新传播时代;
37、数字货币与全球经济运行的整体智能和自组织理性;
38、数字货币的币种竞争;
39、数字货币与全球化及民族国家演进;
40、基于数字货币的新金融秩序;
41、数字货币的发展路径选择;
42、数字货币的自发行与自控制;
43、数字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
44、数字货币的支付手段功能;
45、数字货币的流通手段功能;
46、数字货币的储藏手段功能;
47、数字货币的世界货币功能;
48、数字货币的创新功能;
49、数字货币的信息属性;
50、数字货币哲学;
51、跨币种的价值和功能转换渠道;
52、币种间的汇兑生成机制;
53、对不同算法体系背后的更底层平台的去中心标准、规则和系统建设;
54、通过拓展商家和共同交易物架设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的通用转换平台;
55、基于比特币兑换的核心升级币方案。
谢谢大家!
如果群友要成立研究机构,我乐意参与,共同做一些开脑洞的思考和开创性的研究。。。数字货币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目前非常需要在理论上做出实质的探索,更好的指引实践和创新
版权声明:
1.本文全部著作权归作者吴波独占享有。
2.任何个人或机构如需转载本文,无须再获得作者书面授权,但是转载者必须保留作者署名,并注明出处。
3.作者保留对本文的修改权。他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擅自修改,破坏作品的完整性。
4.作者保留对本文的其他各项著作权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