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跑回来的路上看到戴着耳机的跑步者停在路边寻着美景自拍。蓦然想起刚锻炼的时候也会这般打卡,只是后来觉得太形式化了,颇有炫耀的嫌疑,打卡之类的事就少了。这会看看,打卡未然不是一种督促,一种仪式。
是的,仪式!跑步的时候还跟友人笑谈过,言语间将仪式感归类于宣传工作的通病。现在想想,仪式感是我们成长的必由之路。中华自古是礼仪之邦,“八礼四仪”也无不彰显礼仪对道德修养、人文养成的重要性。仪式感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是必要的。
妻嫁过来之前,家里人过生日妈妈总要去老家的土地山上香,初一十五亦然,这是父母为子女亲人祈福的仪式。妻过来之后,每逢生日或是节庆总会定个蛋糕或是点心庆祝,这是她对生命与生活的尊重仪式。父母从开始的觉得浪费到而今的乐于尝试,这是亲子礼仪的综合,是生活中与生命的共鸣。
许是用语略重,我又一次忆起那自由而不自由的童年,正常却不算积极的儿童生活。三年自由天性散漫的村小,三年规章健全却又略显生硬的学校。整个六年的小学,带有仪式感的事情应该是周一的升旗礼。风雨无阻乐声响起必然是整齐的伫立操场或走廊,这是对国家的热爱与尊重。
工作那年的第一个周三,操场的广播突然响起了颇具童趣的音乐。两个嘹亮的童声欢快的告诉我“红领巾广播站”开始播报了。那段时间的我热衷于找大队部投稿,谈论我的班级,孩子的作文……很长一段时间,她虽然简短,却是班里的孩子繁忙学习之余的心灵仪式所在。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嘹亮的广播声没有了……
我也记不清我们在教学生活中远离仪式多久了,起立、问好、答问……渐渐被蓦然所代替。
友人谈到仪式感对孩子的影响,看着从身边跑过的年轻跑者,我觉得有必要思索这个问题。生活与生命都需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