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不经意地把昨天写着寒露的日历翻过去,赫然发现今天这页日历上写着“重阳”二字。原来不觉间,已经又是九月初九日了。没有茱萸,没有酒,身边一无过节之物。后来突然想到,宿舍楼旁边有一个登山步道入口,据说上面有观景台,不如晚饭后去探寻一番,说不定会有收获。
晚饭后已经开始飘起了星星点点的小雨,不过才六点钟,云雾与暮色笼罩在一起,天光更加晦暗。兴之所至,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去的。拉上一个小伙伴相陪,就往登山步道走去。这个小山头位于某座宿舍楼旁,在楼的侧面,一大片三角梅掩映下,有一座小木桥通往石阶。从这个入口一望,只觉得树木十分繁茂,幽深而神秘。
小伙伴说大家现在很少走这条步道,也无人打扫,因此肯定是非常多的落叶、杂草丛生。做足了心理准备,路过小木桥,开始踏上向上的石阶时,也没有被荒芜吓到。道路两旁是茂盛的松林,石阶上铺满了落叶和断枝,在潮湿的环境下,大多呈现黝黑的颜色,脚踩上去不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步道蜿蜒向上,走了一会儿出现了分岔路,小伙伴说向左是绕到山另一侧的路。我们先选择向左继续走,去到第一个观景平台。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一条笔直的木质栈道。两边不时有芦苇和树枝伸长到栈道中央,这些倒不打紧,轻轻地拨到一旁就好。比较恼人的是有几支带刺的藤条长到高至小腿的位置,需要小心翼翼地踩过跨越。
栈道尽头就是木质的观景平台,平台下是如刀削般的峭壁,峭壁下是我们常走的绕营地的大路,然后远望是一带青碧的乌江。此时暮色四合,在阴云和重重雾气之下,远山也不甚分明。回过头来看身后营地旁的其他青山,也是在雾气中隐隐约约半遮半露。我发现平台左边的岩石上好像有结着红色果实的小植物,也许是茱萸,可是由于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也没办法更加接近确定了。
天色已晚,我们于是很快折返,走到岔道处,选择向左的步道继续向上行去。这一段路依然是遍布落叶和断枝残干,但脚下的咔嚓咔嚓爆裂声更为明显。我蹲下身细看,地上满是椭圆形的小松子一类的植物,原来是它们被踩破的声音。 向上的步道尽头是一座亭子,估计是想修葺起来供人歇脚的。我们没有停歇,在亭子的拐角处直接下行。下行的步道两旁野草丛生,几乎被完全覆盖住。一路上我发现了许多簇淡紫色的小野菊。我之前在营地花坛里发现的紫色小野菊其实是马兰,纵然花朵大一些,但每一株上只有一两朵花。而新发现的这种小野菊虽然花朵小一点,但是一株就是硕大的一蓬,看上去更有一种不羁的野趣。在湿润的空气中,林深人静,我随意折了三株,拿到手里就是一大把。
下山总是很轻快的,何况还有所收获。走到步道的尽头,一大枝三角梅枝条弯在头顶作“拱门”状。这才发现山道的这个出口位于宿舍楼另一端的小花园处,转出来后,就是一瀑三角梅自然形成的树枝墙。
这个时候天色已然完全暗了下来,从出口出来,我突然有点迷离的感觉。不过半小时间,我就在山林与人境中穿梭了一遍。也不禁感叹,野趣不假外寻,三步之内已有芳草。
突然想起东坡先生记承天寺夜游的短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