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珊鲍尔-吴《叶子轻轻飘落》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经典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描写了一个穷女画家琼西因得了肺炎而生命垂危,她把生存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窗外的一棵常春藤树上不断掉落的叶子上:“只剩下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去了。”
当琼西看到最后一片叶子在经历了凛冽的寒风后仍然存留在树上时,她不禁自问:为什么我不能和那最后一片叶子一样呢?!于是,她重拾起生的信念,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
故事的最后,琼西自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当最后一片藤叶掉了下来,为了挽留琼西的生命,老画家贝尔曼不顾风雨,顺着木梯爬到半空,在常青藤后面的墙上画了一片永远不凋零的藤叶,并因此着凉得了肺炎,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自己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毋庸置疑,老画家贝尔曼是个慈悲的人。
当然,并是不只有“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称得上是慈悲。那么,如何来定义慈悲,一个人要怎样做才能算是慈悲呢?
苏珊鲍尔-吴博士在《叶子轻轻飘落》一书里,为我们打开了这个新知的大门。
本书作者苏珊鲍尔-吴博士,曾是一名工作在姑息治疗领域的护士,也是一名临床科学家,还是一位长期的冥想实践者。20多年来,她一直领导正念静修和讲习班、开展基于正念的减压和临终关怀的培训。
苏珊鲍尔-吴博士搜集了患者通过正念练习获得益处的第一手资料,荟萃出《叶子轻轻飘落》,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正念、慈悲和联结,旨在帮助身患重疾甚至濒临死亡的人士学会更好地关爱自己、享受生命,也帮助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及时关怀自己、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让我们一起来共读本书,了解何谓慈悲。
一、慈悲是友善、慷慨、心怀宽恕
佛曰:慈悲为怀。
予众生安乐为慈,除众生苦痛为悲。然而,普度众生难行,慈悲之心易修。
慈悲是一种由无私和利他的品质引发的心理感受,不仅仅是对人友善,希望他人幸福,更是关注和发自内心地希望缓解他人的痛苦。
其实,对人友善,关爱并缓解他人的痛苦并不是个艰难的问题,单单在鸡毛蒜皮的生活里,只要有心,就很容易办到。
众所周知,婆媳关系向来就是个热闹话题,而相处不好的婆媳关系也确实多到让人叹为观止。
莎拉仅仅二个小动作,便化解了自己与婆婆之间的关系:
莎拉的婆婆是个自私、易怒又强势的人,一旦事情不按她的方式发展,她就会喋喋不休贬低他人,对莎拉也不例外,最终让所有人都不待见她。
莎莎在最近的一次与婆婆争执的事件中,转变念头,认为此刻的婆婆也许只是一个脆弱且缺乏安全感的需要母亲拥抱的孩子。于是,莎拉便打开心扉,宽恕自私的婆婆,温柔地拥抱着婆婆,并真诚地对婆婆说:“我很抱歉,因为我导致你现在的困境。”果然,婆婆狰狞的面容变得柔和起来。
可见,无条件的友善是慈悲的底色,就如一汪充满仁慈与朝气的泉水,平等地、自由地由所有人共享,而不仅仅局限于那些需要帮助或自己喜欢的人。
正如作者所说:宽恕,是消除负性情绪的良药。用爱和感激共情痛苦、愤怒、怨恨与嫉妒,在情感上原谅并宽恕给我们带来伤害的人和事,就是开启慈悲之门的钥匙。
那么,如何才能永葆慈悲之心呢?
二、欲永葆慈悲,得自我慈悲
都说:一个不自爱的人,能拿什么去爱他人呢?
同理,一个不自我慈悲的人,如何能够做到对他们慈悲?
所以,我们要先对自己慈悲,才有心力对他人慈悲。
而要对自己慈悲,就意味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要对自己产生一种温暖关怀的感觉,并渴望减轻自己已经遭受或正在遭受的痛苦。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苛责自己:
比如,当自己或亲朋身体染恙时,我们会责备自己因此而成了亲人的负担或责备自己过于疏忽才导致亲人受到苦难,从而让自己陷入内疚与自责之中。
比如,我们常常对已经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对未知的未来杞人忧天,对当下的拥有患得患失,让自己永远疲于奔命,沉沦在负面情绪里无力自拔。
不难想象,在这等情势之下,自己怎能不痛苦有加,一个痛苦不堪的人,哪有能力与心力去对他人慈悲为怀呢?
那么,怎样才能切实做好自我慈悲呢?
作者说,我们要拥有一颗“慈心”。
慈心就是无条件的善意,它就像一眼充满仁慈和朝气的深泉,不仅仅局限于给需要帮助的人或你喜欢的人享用,而是可以自由分享的。
而且,慈心可以通过冥想训练来培养。
三、培养慈心,解放自己,增加幸福感
从前面提到的莎拉与婆婆之间的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莎拉的婆婆,其实心里是想与身边人有所联结,只不过因为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才导致身边的人都讨厌她,而这更让她陷入怨恨且恶毒的方式里出不来,形成了恶性循环。
种种迹象表明,莎拉的婆婆慈心不足,既没有善待他人,也没有善待自己。善待的缺失,难免致情绪于一团糟。
所以,慈心的培养,刻不容缓。
社会心理学家和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领导者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发现:学习和练习慈心冥想,可以增加积极情绪减少始终萦绕的消极情绪,慈心的培养会使人们感受到来自亲朋的支持、减少与疾病相关的症状,给生活带来更大的意义,慈心练习可以减少社会孤立感。
那么如何学习与练习呢?
作者提议,我们首先将手放在心口的位置,面带微笑,在心里回想一个自己所爱的人或是对自己很好的人,然后想象这个人或说出这个人的名字;然后用合适的语言真诚地祝福他/她,慢慢地清楚地说出每个词语,让自己与这些词语产生共鸣。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祝福自己。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心里感受到慈心的存在,心的禁锢得以解除,幸福自然便荡漾在了我们的头脑与心胸里了。
结语
慈悲是什么?慈悲,说白了就是一条道路、一次实践、一种满足。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有双重福佑,它赐福于施与者,也赐福于受施者,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
可见,慈悲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另外,在本书,吴博士提醒我们,通过正念,我们就能体验到慈悲,将正念与慈悲组合在一起,哪怕我们正遭受疾病的侵袭,我们也打开了成为整体的潜力,充分体验生命。
亲爱的,可以好好地看看这本书,它会为我们打开正念、慈悲、联结等新知的大门,帮助我们在动荡而喧嚣的世界中,怀拥关爱与陪伴,享有平静、专注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