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好友找我倾诉。她说:“我家孩子转眼间就上六年级了,现在的学业相对来说比较紧张,孩子提出不再弹钢琴考级了。可是他从幼儿园中班就开始学钢琴,算起来已经有6年的时间,也参加了考级,考到6级。关键孩子说钢琴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我便问:“当初学钢琴,是谁选择的?”好友说:“让孩子学弹钢琴是我的选择,我觉得钢琴能修身养性,钢琴是音乐之王。学钢琴既能培养一技之长,有登台展现的机会,锻炼孩子的的胆量,而且能培养做一件事坚持到底。况且身边不少孩子都在报了兴趣班。我家算是报得少的,就这一门而已。可我现在好纠结,一方面我觉得必须将钢琴坚持到底,不考到10级我内心好不甘。担心他未来做任何事都要半途而废,另一方面目前孩子的学业是最重要的事,他说要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学习上,额外的时间打打羽毛球,这是他喜欢的运动。”
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的教育上最舍得投资。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让家长变得异常得焦虑,觉得孩子这个也要学,那个也要学,如果不学的话,就落后于别人,只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或者等孩子长大的时候,才不会把自己的失败都归咎于父母,责怪父母从小没有培养他们。如果不给孩子学,又担心孩子自己的孩子被别人看不起,觉得自己不是一位负责的家长。父母陷入了两难,不禁感叹到当父母真的是太难了。
家长不知不觉陷入这样的焦虑中。那如何引导孩子选择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呢?《极简父母法则》这本书给我们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理查德·泰普勒。他将自己30多年的育儿经验总结为一条条简单的法则,分享给每一位想从容面对子女教育的父母。这书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育儿过程中父母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父母可能会有的各种误区。例如自由的给予与规则的设定如何平衡,期待的感恩与现实的埋怨如何面对,当下的事件与长远的目标如何协调等等。作者提出的一条条法则看似简单,却给予了我们实用、扼要的指导,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育儿,简单生活,将孩子培养成有教养、有担当、能自立、会生活的人。无论你即将为人父母,还是已为人父母,无论你正在养育蹒跚学步的孩子,还是正在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本书中的法则都将对你有所助益。
如果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培养孩子的兴趣要让孩子做主进行选择,父母只是起引导的作用。
千万不要因为家长小时候学过钢琴觉得很喜欢,就让孩子去学;或者因为从来没有学过画画,想弥补遗憾,从而让孩子学。孩子只有自己真正喜欢的,自然会坚持学下去并练习。如果是父母强压给孩子选择了自认为不错的兴趣爱好,但孩子却不喜欢的话,当孩子有自主意识的时候,会和父母产生对抗,将所谓的一技之长,变成了一把刃剑,经常为了练习之类不断地产生了冲突,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的不和睦,甚至是恶化。
如何引导孩子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
1、让孩子了解兴趣爱好有哪些。可以从艺术、运动、思维、语言这几大区域,让孩子初步了解兴趣的种类。
2、带孩子去体验尝试不同的课程,并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现在的商家会有免费的课程,可以带孩子去体验。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就表示出不感兴趣的话,说明这不是孩子所喜欢的,那则无需考虑了。即使老师说孩子学跳舞很有天赋,但是孩子不喜欢,那家长还是要放弃的。如果是孩子感兴趣,可以同类型的课程让孩子多体验,或者给孩子报此课程一期,观察孩子是否真的有兴趣。如果孩子除了上课之外,在家也愿意多花时间去练习的话,说明孩子是对此是喜欢的。
3、重试孩子对兴趣爱好的过程。当孩子投入到兴趣爱好学习中,父母要合理的赞扬。孩子学一门兴趣爱好,你是夸孩子考过级呢?还是夸孩子在某次中精彩的展现呢?两者都不是,那最值得夸赞的是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而不是取得的成绩。父母的言语中表达出什么,也意味着父母看重的是什么,从而孩子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孩子学习兴趣爱好中,你夸孩子的努力,夸孩子的坚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得以长久。
当然引导孩子选择学习的兴趣爱好,并不是做上上课而已,而是课后要进行相关的练习,将其兴趣爱好成为一技之长。如果只是单纯地上孩子去上课体验下,只要送孩子去上上课,让孩子熏陶熏陶。
你也许会想孩子还小,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还有必要去和孩子去商量兴趣爱好吗?当然,孩子是独立的个人,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当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后,孩子的主动学习意识更强。有的孩子从周一到周末的课程满满的,时间会很紧张,长此以往,孩子会不知不觉厌倦了在上下课途中不断地奔波,无形中消耗了孩子的意志。所以兴趣班最多安排2门。有的孩子特别喜欢上兴趣班,学了这个课程,又想学新的东西,最多让孩子选择2门兴趣班,如果要报新的,那就必须从现在参加的两个兴趣班里面放弃一个才行。
不禁想起了我小外甥自从踏上幼儿园,我姐姐也走上了为孩子寻找一技之长的路途。姐姐几乎带他体验的能体验的兴趣爱好,如跳街舞,钢琴,画画、围棋、打羽毛球、打篮球,写字......比如围棋,我小外甥学了一阵子说不想再学了,智慧的姐姐果断放弃了,没说围棋是锻炼思维的,一定要学之类的。当时身边的朋友不禁感叹,让孩子体验这么多课程干嘛。其实不是学了一定要追求什么结果,而是在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的加重。姐姐让孩子自己选择一门兴趣爱好,他选择了钢琴,在五年级的时候将钢琴10级考过。直到现在还依旧保持着弹琴的习惯,他觉得钢琴曲特别典雅,弹起来将所有的烦恼抛掷九霄云外。说来也奇怪,在五年级时发生了一个插曲,学校体育老师选田径选手,一开始他没有被老师选中,自己毛遂自荐。老师便将他留下了,经过训练,他成为跑步选手,多次为学校和班级获得荣誉,直到现在依旧保持每天跑4公里的节奏,现在细想起来当他毛遂自荐时,是因为自己对跑步有了兴趣,所以才愿意去经历严格而痛苦的训练。如今他是一位初中生,所在班级是管乐班,他又对小号产生了兴趣,要求姐姐给他找老师学吹小号。现在每周上一次课,每天至少练习20分钟。我小外甥成为了所谓别人家的孩子,他兴趣特长是钢琴和跑步,现在又走在将小号成为他特长的道路上。
孩子在幼小的时候是有时间有机会不断地尝试体验各种兴趣爱好的。在体验的过程中,孩子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不是自己喜欢的,从而会找到自己真正的喜好。如果父母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父母把选择兴趣爱好的选择权交到孩子手中时,父母期待孩子有一技之长会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