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东电影《密阳》
石衡潭
李沧东的电影《密阳》刺痛了不少人,也惹恼了不少人。这是一部涉及基督徒生活的电影。信的人认为它拿信仰开刀,亵渎了基督教;不信的人幸灾乐祸,或者更加坚信自己的不信了:一切都是谎言,哪里有什么上帝!
先不论这部电影的思想艺术价值如何,我认为它至少是真实的。片中反映的是真实的人性状态,也是真实的信仰生活。对于基督教信仰与信仰基督教的人,人们总是以忽高忽低的眼光去看待。有人远远地报之以不屑,有人走近了横挑鼻子竖挑眼。其实,在不屑之中有惊惧,而挑剔则往往是由于期望值太高。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人的不信与浅信。
信仰是什么呢?信仰是固有的颠倒,是习惯的改变,是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接受信仰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是自我,是自我中心的观念与意识;而自我中最顽固与最强大的又是什么呢?是人的骄傲。
《密阳》讲的是一个骄傲被粉碎的故事,包括其怵目惊心之过程与惨不忍睹之后果。
李申爱是一个极其骄傲的人。这种骄傲是骨子里的,自然也会通过她的一举手一投足表现出来。骄傲的人就是生活在自己所建构的世界中的人,就是自以为是的人。当然,每个人表现骄傲的方式可能不一样,每个人所引以为骄傲的资本也各不相同。面对地处偏远的密阳,来自首都首尔的李申爱自然有足够的骄傲资本,何况她还是首尔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所以,她自信能够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安慰,也可以寻求事业的发展。对密阳人的居高临下从一开始就表露出来了,初进服装店,她就觉得这里装修老土,采光不好,建议店主重新改造,让那个老太太莫名其妙,不知如何应对。她对一心爱慕她追求她的修车店老板金宗灿更是颐指气使,随意驱遣。金宗灿对她跟前跟后,为她忙左忙右,她视为当然,受之泰然,却不给他一点点鼓励性的回应,甚至都从来没有过好颜色。就是她对丈夫的爱情也主要是出于一厢情愿的想象与虚构,而非真正的水乳交融,情之所至。她的胞弟就曾经好心劝告:“其实姐姐真没必要这样活着,姐夫还不是为了别的女人死了的 …… ”可是她不但不相信,还生气地阻止弟弟继续说下去,并让他迅速打道回府。丈夫去世后,她毅然决定离开首都去丈夫故乡——密阳定居生活并开办钢琴学院,这也是出于骄傲。这不是对丈夫之爱的自然表达,而是向别人展示自己对丈夫的爱。丈夫并不值得她这样去爱,可她却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夸张自己的爱。凡事不做狠不做绝就不是她李申爱。
骄傲并没有带给她所想要的一切,而是成为了她的悲剧之源,其实,她丈夫之死也应该与她的骄傲不无关系,这点我们就不去深究了。由于骄傲,她摆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架势,到处说自己要购买地产,要开办钢琴学院,毫无防范之心,殊不知这简直是在引诱贪婪,催生罪恶。正是在她大搞公关,欢庆成功之际,她心爱的俊儿遭到了罪犯的绑架。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独自放在家里那么长时间,这本身就说明她的母爱很成问题了。而在事情发生之后,她首先不是报警以寻求帮助,而是自己拿钱去应付。这同样是出于骄傲,她以为自己能够搞定。在给指定的垃圾箱投放金钱之际,她还自以为高明地拿出来了一大把。第一次与罪犯的较量失败后,她本想去寻求金宗灿的帮助,可是当看到他在那里伤心痛苦地独自歌唱时,她却又转身离开了,不知是对他内心鄙夷,还是怕惹上了甩不开。这样,她就错过了营救儿子的最好时机,而等她最后报警时,儿子已经葬身水库了。儿子的死,并没有摧毁她的骄傲。她对待儿子之死的方式也是骄傲的。她回避了已经被抓获的那个罪犯——儿子的老师,这是某种骄傲在起作用,她还没有想好怎样来应对他。儿子的奶奶等亲人都痛不欲生,哭成泪人,她却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对亲人们的指责也没有任何反应。她可能不屑或不愿以这种太寻常太普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绝望与哀伤。
一个人可以坚持骄傲,但一个人却难以抵抗绝望与哀伤。在她悲痛欲绝摇摇欲坠之际,她在骄傲中一再拒绝的神之大爱再次向她涌来,那是从教堂飘来的赞美歌声——《如今在爱里》,她情不自禁地奔向美妙乐音所出之地。“主,我已蒙恩,因你已收纳我。如今在爱里成为你的儿女。你拯救我,安慰我,你听见我心呼喊,……”她终于忍不住发出撕心裂肺的痛哭与大喊。这是她放弃人的骄傲,真心向上帝投诚。“我要永远赞美你圣名,向你献我一生。”她从上帝那里得到了安慰与释放,生活也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开药店的牧师太太曾经给她说:“这每一缕阳光下,都有着上帝的旨意。”可当时的她怎么也想不通:“哪有什么,这不就是阳光嘛!”现在,她忍不住要把这番话给自己每一个朋友分享,她也在传福音了。她看到罪犯的女儿受地痞流氓的欺负,心中有所不忍,随后,她就萌生了去监狱探监并亲口对他说自己已原谅的想法。
这一切都是人真实的改变、真实的感受,要是没有她所认为的那个意外,可能结局也会非常完美,并且十分动人。可是生活总是偏离人们的想象与设计,而给他们提出新的难题。当申爱带着野花怀着激动进入探监室说出那番让自己也感动的话时,那个犯人却心平气和地告诉她:自从进入监狱后,在自己母亲的影响下,他也信上帝了,他相信上帝已经赦免了自己的罪,他每天还在为死去孩子的母亲而祷告。这一场景再次令她无比震惊与愤怒,她一下子僵在那里:“我这么难过,那个人却说他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原谅和救赎。”“我都还没说原谅,上帝怎么能在我之前就已经原谅宽恕他呢??”一出监狱,她便在阳光下昏厥了,那朵她亲自采摘的本来要送给犯人的野花也落在了地上。回来之后,她就由对上帝极度的感恩变成了对上帝极度的仇恨,这一仇恨又通过一系列歇斯底里不遗余力不计后果的行动表现出来。她在教堂击掌拍桌干扰秩序,让信徒们不能祷告;她到音像店偷CD,拒不承认,还冲撞店员;她闯入大型布道会音响间,用偷来的Everything is fake(《一切都是假的》)的流行乐来替换牧师祷告时用的赞美诗,破坏布道会;更有甚者,她引诱牧师,把他带到荒郊野外行淫,还自以为得计地说:“看清楚了。”她还朝着深夜聚集为她祷告的信徒家里扔石头......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逆转?到底是信仰本身为假还是她自己的信仰不真?信仰对此时的她就无能为力不起作用吗?这正是李沧东借着她要向教会与社会提出的问题。其实,问题的症结仍然在于骄傲。如果在相信上帝之前,她的骄傲是理性的骄傲、感情的骄傲、属世能力的骄傲,那么,在相信上帝之后,她的骄傲就是道德的骄傲、灵性的骄傲、属灵能力的骄傲。如果说以前她所作的一切是要显示自己对丈夫的爱有多么深,那么,现在她要在众人面前表现的则是自己对罪犯的宽容是何等的大。虽然属灵身份不一样了,但她内在的镜像还是没有变,她还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与方式来安排生活。尽管信徒和牧师都一再劝告她:不要贸然采取这种方式去原谅,可她对自己的能力确信不疑,并坚持一意孤行,结果是一败涂地。其实,这不是上帝的残酷,而是上帝的公义。上帝早就看穿了她的骄傲,上帝所要对付的正是她的这种骄傲。世俗的骄傲去掉了,灵性的骄傲又上来了。人可能掩饰的很深,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掩饰,他还相信自己很真诚,但一切都瞒不过全能全知的上帝。上帝要用一个个事件来将我们的本性显露,上帝又要用一次次打击来将我们炼净。“神啊,你曾试验我们,熬炼我们,如熬炼银子一样。”(《诗篇》66:10)“鼎为炼银,炉为炼金。惟有耶和华熬炼人心。”(《箴言》17:3)
那么,上帝有没有权柄在申爱原谅之前原谅罪犯?又应不应该如此原谅呢?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第二个问题也是理所当然。上帝有权柄原谅与不原谅我们任何一个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欠上帝的,而上帝不欠我们任何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3:23)上帝因着他的慈爱与怜悯,原谅与赦免了我们的罪,我们所应该对上帝怀有的是无尽的感恩。至于我们与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只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之间的区别。而申爱对待犯人的态度就像是《马太福音》中那个欠了主人万两银子的仆人对待欠了自己十两银子之人的态度,她忘记了主人已经免去了她万两银子的债,却揪住那个欠她十两银子人的脖子不放。她要自己为主自己为先,她不要放弃这个原谅的主权。当然,受过伤害的人要转过这个弯来很不容易。申爱也有权利向上帝发问,向上帝申辩,甚至跟上帝较劲,但她最后应该像约伯一样谦卑下来,承认上帝的主权,顺服上帝的旨意;或者像大卫一样小心谨慎:“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诗篇》131:1)上帝就是上帝,他有权柄不征求我们的意见就按己意行事,上帝也无需一定要让我们理解他的作为。“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罗马书》11:33—34)
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那个犯人的态度。他过于平静了。真正的忏悔不应该是这样,我们虽然获得了神的宽恕,可同样应该取得人的原谅。耶稣教导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马太福音》5:23-26)
申爱后来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来抗拒上帝,发泄对上帝的怨恨,她的割腕自杀也是冲着上帝来的,所以她仰天发语:“看到了吧!看到了吧!”上帝当然看到了,不过,上帝不与她斗气,上帝还是垂怜她,保全了她的生命。她终于开口向人求救,这也还是在向上帝的低头。最后,金宗灿接她从医院出来回家,中途去理发店理发,不巧给她理发的恰好是已经成了发廊妹的犯人女儿,于是,申爱又突然罢剪出店,幸好随后又遇见了服装店老板娘,她终于接受了申爱的建议,重新装修了店面,这让申爱多少得到了一些安慰。片末的镜头是:申爱坐在阳光下,让金宗灿给她剪那已经剪了一半的头发,丝丝发缕掉下来,被微风吹到了泥地上,轻轻颤动……这个镜头意味深长:她又走到十字路口,是欣然接受上帝播洒的遍布全地的灿烂阳光?还是继续蜷缩在自己内心编织的阴暗角落呢?
《密阳》所引起的惊惧反映显露了人们对基督教信仰与信仰生活所存在的错识与误区。其实,基督教不是廉价的福音,上帝也不是满手糖果的圣诞老人。不是一信上帝了,就什么都好了,万事大吉了。信仰的历程中,仍然有陷阱,有旋涡;有诱惑,有试探;有挣扎,有困惑。牧师也是人,他们也有软弱,也会失足犯错误。信徒更可能由于对神的旨意不了解,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从而摔跤跌倒失败。在人性弱点中,最难对付的是骄傲;在信仰生活里,最需要的是真诚。我们要认清自己的本相,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虚张声势,更不要行在上帝前面和外面。“然而我们到了什么地步,就当照着什么地步行。”(《腓立比书》3:16)而无论我们沦落到何种境地,上帝还是愿意张开双臂欢迎回来,只要我们真心悔改,承认他是我们的主。“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篇》51:17)
学到了很多,关于骄傲的,不过不是自己写的,复制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