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想起了村上春树曾写的一本书《当我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这本书一直躺在自己的书单里,却未有机会读过,今天写借写这个话题,顺便来提醒下躺在自己书单里的书目不要被遗忘啦。
14年开始长跑,刚开始只能跑2-3km,后面慢慢可以跑的更多,没想到从小一上体育课就发怵,把每个学期末的800米跑看成是炼狱的我,竟然开始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也慢慢能从中找到了很多乐趣。开始跑马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想减肥,后来偶然跟一个小伙伴相约去跑半马,就开始慢慢试着跑更长,最高纪录跑了10km多,中间也因为跑步姿势和跑鞋的问题,把膝盖练伤了。当时是报的大连的长山岛马拉松,报了个20公里的半马,要坐船去大连附近海域的一个小岛上,绕着岛跑一圈,感觉还是蛮有意思的,当时为了跑马,还专门从北京回大连准备跑马。但是很遗憾的是,人生第一次半马并没有成行,在坐船去长山岛的码头,悲催的发现大姨妈来了,只能把这次跑马当成一次小短途旅行了。小岛上的风景确实不错,行政区域上算是大连的一个县,岛上还有公交车,商业也比较发达,主要还是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本着马拉松精神,开跑那天跟着跑步的人群慢走了10KM,还在中途补给站喝了些海鲜汤,最后坐着摆渡车回终点了。
这次半马过后就开始回北京找工作,那年冬天的雾霾特别大,也给自己找了各种各样的借口,慢慢放弃了跑步,最近开始又跑了起来。刚开始跑体能还是不太能跟上,基本维持在3KM之内。之前跑步都习惯戴耳机听一些比较HIGH的歌,后来发现这种习惯并不太好,一是由于路边噪音比较大,需要开很大的音量才能听清楚,对听力的损害简直不要不要了,还有一个就是每一首歌的节奏是不一样的,很容易在跑步的时候跟着不同歌曲的节奏去跨步,而忘了最重要的是要跟自己的身体有链接,跟着自己身体的节奏走才对。不带耳机跑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更多的跟自己相处。年龄越长越发现,独处是件很必要的事儿,有时候太急着赶路,反倒是忘了倾听自己,忘了最初是为了什么出发。
这周二,终于完成了100km的里程碑,没想到需要三年这么久,当时刚开始跑马的时候买了一双入门级的跑鞋,跟自己说等跑100km就要升级跑鞋,终于可以兑现对自己的承诺了,买双阿瑟斯的N系列。
用脚丈量一座城市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特别是在晚上,可以看到很多白天不一样的东西。有坐在马路牙子上喝啤酒的青年男女,看彼此的神情语态应该是正处于暧昧期,谁也没有捅破窗户纸的那种微妙关系;有坐在大排档喝酒撸串大嗓门吹牛皮的中年大叔;有成群结队骑着共享单车嬉戏打闹的高中生;也有坐在地铁口偷偷哭泣的妙龄少女。这个城市在忙碌了一天之后,也慢慢的有了烟火气,更像是一座充满生气的城市而不是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角落都在上演着各种悲欢离合,自己也莫名的会被带入别人的生活里,不由自主的去揣测他们背后的人生故事。
跑步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慢慢的拥有了一种可以对抗焦虑的力量。现代社会焦虑简直是无处不在,自己又处在一个焦虑倍增的大都市,总是担心自己不小心就掉队了,被历史的车轮碾压了。反焦虑最终是需要“心理强大”的,这很不容易做到。焦虑,说到底,是自己的状态。需要想明白的是,什么事情让你焦虑,是一种不安全感么,是害怕么?为什么有不安全感?多问自己的内心。要做一个心里有安全感的人,知道自己的安全感来自什么。这些答案在跑步的时候,一瞬间的涌了上来,让我慢慢的恢复了平静,也有了前行的力量,似乎觉得前路并没有那么可怕,未来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