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之前,更加确切的说,是大二之前,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年过年,很多亲戚来我家拜年,当父母把他们一一介绍给我时,我红着脸微微笑着对他们点点头就跑回自己房间,照样做自己的事。还有一次是高中开学时,老师要我们轮流上讲台做自我介绍,在座位上时我想了很多台词,但当轮到我时,我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蹦出来了,一是说话的声音比蚊子叫还小,二是有些话说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那时候,我没意识到这个的情况,总认为这不是什么大的问题,直到大学接触了心理学这门课,才认识到这是一种内心的恐惧,从某种意识上来说这是心理问题,如果不克服,将来走向社会,必定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后来的一次宿舍联谊活动也更加证实了我的想法,看着别人都开心的交流,而我却老是停留在想,就是不敢表达。
为什么我不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曾无数个夜里趟在床上这样问自己:从他们的谈话中,我明明感觉到自己观察得比他们细,想得比他们全,我的观点比其他有人更成熟,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可为什么自己就不敢说出口呢?
后来我发现,我是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评价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社交恐惧症,具体体现为对外界人和事物的排斥,但其实质却是对自己的排斥,我惧怕别人眼中的自己,怕别人对自己持有否定的看法,也怕遭到别人的拒绝,怕自己的形象在别人看来不够完美。而正是这些让我更多的专注于自我,自己的思想、兴趣只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非外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我知道,这是相当可怕的,如果我不改变,走向社会后,我的人生将无法开启,所以我必须改。
磨“嘴”不误砍柴工,克服恐惧先要提高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我特意参加了一个社交团体。同时,为了让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更好,我一方面不断积累自己的词汇量,同时注意留意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尽量使表达更加完美。另一方面不断的增加自己的阅读量,那段时间,从不怎么读小说的我,阅读了相当多的中外名著,几乎是每周两本,看到好的词句都会摘抄下来,有时间就翻翻背背。第三点就是多想,其实在这方面,我之前就做得比较可以了,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者,我相信你也有这样的观点。不过我那个时候想的是如何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识。最后就是多说,有很多时候我不敢对人说,怎么办,我就对着镜子自己说,说完后再分析,看哪里不对,有时候我也会拿出小录音机把自己的话录下来后重复听,不断改进。
不可否认,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除了掌握技巧和方法外,还需要毅力,能够持之以恒地练习、大胆实践、及时总结优缺点。幸运的是我做到了这些,我也没有再把问题归到自己的内向性格上了,因为我的口才提高了,而性格还是那个性格,我还是那个我。
内向不要紧,要紧的是让自己有勇气
我知道,自己之所以不敢说,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勇气开口。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大二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学生会成员职务的竞选。那段日子里,准备完稿后,我每天都会利用早上或晚上的时间,一个人跑到学校后面的空旷区域,大声的背诵,感觉自己背得很好了,再找自己的好友听,没事也找宿友帮我提意见。先是站在一个人面前讲,后来站在一宿舍人面前讲,再后来站在教室讲。一直到参加竞选那天,都没有停过,付出总是有回报的,我成功的当选。
这次的成功,对我的自信心是一个极大的提升,之后我又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主动与人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如果当时我不去参加竞选,不去主动交流,我永远不可能取得任何进步,因为想做和真正去做永远是两码事。
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没必要把自己和别人比
做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我的另一个缺点就是“患得患失”,老是担心这担心那的。想得太多。也正是这种心理使我对社会交往越来越恐惧、越来越自卑。
其实,换个角度讲,我喜欢自我剖析,会不断地反省自己,这对于自我完善来讲是大有裨益的。但我的问题是这种剖析和反省过于严厉,导致自己的为人处世、所思所想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为此,我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强迫自己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一些负面情绪的东西写在日记里,然后不断地告诉自己,事情都已经这样了,肯定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二是看了一些励志方面的书籍,给自己提升信心,第三个是锻炼身体,我的早起跑步的习惯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因为有的时候我发现,身体和心理是相通的,身体好了,心态也就摆正了。
努力解开自己心灵的枷锁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内向,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持悲观情绪,总担心人心叵测,从而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自己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
以前,我就是这样子的,但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交团体后,我发现,很多情况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其实,社会上的正能量还是诸多的,那些我们看到的负能量,只是有人在无限的扩大或我们总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那上面罢了。
所以,如果你也想走出来,那就放下怀疑,抛弃悲观,大胆地走出去,勇敢地面对一次两次的失败,和别人真诚的交流。能做到这些,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