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年,整整干了十年内阁首辅、万历朝说一不二、实际权力掌握者――张居正。
猝然倒下。
十年改革,让差不多要喝西北风的大明王朝终于开始有钱了,粮仓慢慢开始满起来了。
所有一切的代价是张居正日以继夜地工作、加班。
年轻人拼一拼还可以,张居正已经五十八岁了,想不猝死都难。
万历帝听说他死讯那一瞬间他很难过,自己视为父亲一样的人突然去世了。
就像背后的大山突然倒下了。
给他上谥号,为他举行极尽哀荣的葬礼。
等所有一切都办完,万历帝坐在自己的龙椅上笑了。
从这一刻开始,这把龙椅才真正地属于自己。
人很容易被一时的情绪所控制,“一时冲动”是许多恶性案件的开始。
等情绪退去,大家就开始后悔,当时自己真像个傻子。
万历皇帝也是如此,当他终于送走了控制他十年之久的内阁首辅,摄政大臣。
他却发现张居正的影子依旧时时刻刻存在于朝堂上。
当他处理一件事,大臣们窃窃私语地时候,他听到张居正的名字。
当他想出去走走,大臣们劝阻他的时候,他听到张居正的名字。
就算回到后宫,见到自己老娘,还是少不了听老娘念叨几声“张先生”。
最可怕的是,他总会莫名去想张居正会怎么做?
这时候万历帝觉得自己真是个傻子,张居正算什么好人?
难道要永远活在他的阴影下?
他已经死了啊,到现在自己还拿不出帝王的气概来吗?
他褫夺了张居正的谥号,朝中大臣嗅到了皇帝的心思,迟到的报复终于开始了。
云南道监察御史羊可立上疏万历帝说张居正抓了辽王,没收了辽王的家产中饱私囊。
万历皇帝收到上疏,微微一笑。
原来当皇帝是这么个滋味啊,这比让太监陪自己斗蛐蛐,调戏个宫女有成就感多了。
万历帝突然觉得有大臣当肚子里的蛔虫感觉真好。
万历帝开始人生中第一场报复。
他给张居正定了四条罪名,抄没了他的家,抓住了他的儿子。
充公了一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
张居正的长子受了酷刑之后上吊自杀,二儿子受了酷刑投井自杀被人救起。
万历皇帝还喜滋滋地说:“张居正的罪名本来应该把他从地里再挖出来开棺鞭尸,不过看在他还有点功劳的份上,饶了他。“
大概在那个时候万历皇帝还是怕这位陪了他走过整个童年的“张先生”。
张居正的四条罪名,简单来说就是独断专权,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万历皇帝要这样报复他,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张居正伤害了他的感情。
十年前,只有十岁的万历帝看着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父亲。
对父亲他不太熟悉,只知道父亲不怎么喜欢说话,老是沉着脸。
他们之间并没有多少父子的亲昵,隆庆皇帝虽然勤勤恳恳但是业绩并不出众。
总是被言官骂来骂去,加上当了三十年无权王爷,整个人很阴郁。
年仅三十六岁就病死了。
他对儿子没有过多的关爱。
病床前站着自己的母后、母亲、一个太监和三个大臣。
隆庆帝只留下一句:“太子交给你们了。”就撒手人寰。
甚至没来得及对儿子多说两句话。
看着周围所有人都大声痛哭,太子懵懵懂懂就成了万历帝。
之后他最常见到的男人就是他的老师――张居正。
张居正不但是个出色的政治家,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教育家。
他并不是一味要求万历帝死记硬背,他把该讲的道理,该学的古人,找人画成漫画,给万历帝看。
古代皇帝多幸福?我们二十世纪才流行起来的漫画,人家那个时候是私人定制,独家制造的。
就是这样的日夜相对,让万历帝觉得自己缺少的某些东西正在一点点被找回来,那就是父爱。
那个时候张居正说的话,就是万历帝的圣旨,他的服从是出于爱。
十几岁的万历帝开始进入叛逆期,在宫人看来,皇帝脾气大了,不好伺候。
在母亲李太后看来儿子年纪大了,不乖了。
在张居正看来这是要误入歧途啊,他想到的只有严师出高徒。
张居正对万历帝越来越严格,书读不好,骂!
该看的奏折没看完,骂!
贪玩,骂!
不听话,骂!
直到他老娘批评他的时候,也会搬出张先生,万历皇帝浑身一震。
他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压迫。
孩子不断被骂,表面上确实怕,人也越来越“皮”。
压迫越大,抵抗就越激烈。
这时候张居正说的话,万历帝还是会听,他的服从是出于怕。
再爱过怕过之后,终于转化到了恨的结局。
这很容易解释,越是亲近就越会有这种感觉。
妈妈为什么老是管着我?出门一趟都要问好几十遍,去哪里?和谁去?几点回来?
仿佛一分一秒都要计较。
这时候的妈妈是讨厌的。
明明我的理想是当个漫画家,我有天赋能画几幅画,可是爸爸已经帮我填好了志愿。
我好像在入学的那一瞬间变得一无所有。
这时候的爸爸是烦人的。
上面的两个例子都还算日常生活中的小打小闹。
还有许多杀父杀母的亲子,那是一种由亲近转化来的极端恨意,让他们像禽兽一样举起屠刀。
而万历帝和张居正除了君臣关系,没有一丝一毫其他关系。
出于爱,万历帝并没有在张居正死前表现出对他的厌恶和反感。
由于恨,万历帝要抄他的家,杀他的儿子,让他身败名裂。
深刻的爱和恨,才是万历皇帝报复张居正最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