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你心里一切的疑难要多多忍耐,要去爱这些“问题的本身”……现在你就在这些问题里“生活”吧。或许,不大注意,渐渐会有那遥远的一天,你生活到了能解答这些问题的境地。
——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神秘声音:症状在说话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些神秘的声音存在着。就像电影中的女主角艾莎一样。
在表面的平和之下,在深夜人静之时,那些声音突然从某个地方响起。它们像一头头怪兽,忽远忽近,忽大忽小,不由分说地闯入我们的生活,搅乱了我们的清梦,让人心绪不宁,寝食难安,甚至痛苦不堪。很多心理疾病就是这样。
艾莎“病”了吗?她生了什么“病”?
在家庭游戏之夜,艾莎“生病”的迹象就已经开始呈现出来:当大家一片欢声笑语时,艾莎却心不在焉,仿佛在为什么事情烦恼。艾莎的妹妹安娜隐隐觉察到了一些异常。可即使是对最亲近的人,艾莎也很难说出自己的困扰和秘密,她选择退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独自面对。
从心理学来看,所谓“生病”,就是对常态的偏离。这种偏离既体现在我们的身体层面,比如饮食、睡眠、生活节律等等的失衡,同时也反映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让你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产生心理的隔膜感、孤独感。
事实上,当很多心事重重的来访者走进咨询室,可能都会感觉自己是唯一的不幸者,只有他们有某种不能被理解、被接受的问题、想法、冲动和幻想。那种感觉就像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回到艾莎,我们如果往前回顾一下,会发现她的“病”似乎由来已久。
从冰雪王国回来后,一种神秘的声音就时不时地在艾莎耳畔回响,这声音与王国里祥和幸福的氛围格格不入。艾莎试着关上门窗,捂上耳朵,埋在心底,可这样终究是无济于事。那些讨厌的声音就是赶不走、挥不散,不仅剪不断、理还乱,还一点点地侵蚀着她生活的角角落落。
在对待心理疾病的时候,我们大概也是如此——扭过头去,假装视而不见,否认它们的存在,或者像排斥毒瘤一样,渴望将它们从身体里挖个干净,或者干脆借助药物等方式来试图暂时地麻痹自己。然而,这些办法往往只能缓解一时之痛。
因为那些试图被我们遗忘的、回避的东西,总会以伪装的、变相的方式再次出现,它们仿佛掌握着巨大的报复魔力,总能找到我们最薄弱的地方,然后喷涌而出。
我们试着从精神分析的层面来分析“生病”。症状意味着内在整合机制的失序,而生病是解决内在冲突的方法之一。当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经验到冲突情境,却无法在意识觉察层次得到解决时,各种身心症状必然会出现。
弗洛伊德发现,“症状的意义在于与病人经验的某种联系,症状的形成越是因人而异,我们就越可以清楚地了解这种关系之所在”。
症状紧紧连接着个体的独特性,它们一遍遍的发声,呼喊,一次次的让人难受,痛苦,生拉硬拽地把人从常规状态拉出来。这往往意味着我们内在的矛盾冲突已经不可调和。
那些长期被压抑的、忽视的、打入冷宫的经验和意识,是渴望被我们看见、被倾听和被理解的,这些经验和意识最终的指向是我们自己的存在。
“我听见你,我防备
谁自寻烦恼,但我不会
有千百种理由,我不要再理会谁
忽视你的低语,对我无形的支配
你的声音,对于我绝对无意义
就算我听见,我没有,只是我的恐惧
……”
艾莎逐渐意识到,她听到的这些声音并不是空穴来风,恐怕是与自己有关。曾经的她对此满怀着恐惧,她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封闭自己、试图逃到遥远的冰雪王国,放逐自己。但这些方式统统失效了。这一次,已经慢慢成长起来的艾莎选择走出城堡,她要循着声音的呼唤,去寻找神秘声音的真相。
艾莎走出城堡的选择颇有深意:它预示着也许我们只有诚实地面对自己和过往的经历,彻底的了解自己,才可能摆脱魔咒,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但是,这显然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魔法森林:有魔咒的记忆
艾莎的探寻,无意间唤醒了魔法之灵,彻底打破了王国的宁静。阿伦戴尔突然发生了巨变:水不再流动,火也消失不见。狂风席卷着城市,大地像海面一样剧烈起伏,人们纷纷逃离家园。在大家惊魂未定之际,地精爷爷告诉艾莎,很多事情并不是表面的样子,一个错误必须修正,真相必须浮出水面,否则阿伦戴尔就没有未来。这段话听起来很有哲理,不过我们暂时还无法理解。
艾莎一行决定要勇闯魔法森林——一个被雾墙锁闭的地方。重重的浓雾让森林里的一切都变得阴森恐怖起来。
恐惧是人们的本能,面对那些未知的、让人无法把握的事情,我们更倾向于从最坏的而不是最好的角度来考量,这无形中又急剧放大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像柏拉图洞穴里的囚徒,也许终其一生也不敢砸碎脚和脖子上的锁链,回过头去看身后的火堆,更不敢爬出陡峭的洞穴,看清刺眼的太阳的真相。但是,对真实的生活来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不确定性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惟一确定的事情。
只有容忍这种不确定,我们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只有能够容忍不确定的人,才能和其他人建立起新的联系。
当艾莎他们真正走进森林,迎着那些神秘的现象追根到底的时候,原本让我们怕得两腿直哆嗦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的那团邪火,只不过是一只调皮而又可爱的小蜥蜴。
那些想象中的糟糕至极的、不可逾越的事,临到终了,也许你会发现不过如此罢了。我们只是被自己想象的自我放大的恐惧,吓得停下了脚步。心理治疗也是如此,幻想中的灾难不会因此而发生,担忧也就逐渐消失了,这经常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走近魔法森林深处,艾莎她们发现这团迷雾其实是北境人与阿伦戴尔人过往的恩怨纠缠。34年前,两个世代友好的民族曾经发生过一场可怕的战争。从此以后,这片森林仿佛被诅咒了一样,浓雾笼罩,没有光明,而两个民族也被深深的仇怨牢牢困住了。
魔法森林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受过创伤的人们会一直被困在过去,成为过去的囚徒,而且会以某种形式代代相传。
1895年前后,弗洛伊德尝试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癔症病人,很惊讶地意识到他们都有深度创伤,“那些成为癔症现象的决定因素的记忆,长期以惊人的鲜明程度,而且带着最初全部的情感色彩保留下来”,即使过了15-25年,仍然像幽灵一样,时不时被刺激出来。他将这种状态叫做“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
心理创伤专家巴塞尔·范徳考克在《身体从未忘记》中写到,“受创伤的经历似乎把人困在过去,卡在他们想极力逃避的地方,好像心已经冻结了”。
这些人心理受到创伤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困境却无法做出反抗,这些无法进行的反抗会变成所谓的“未完成动作”,最终“固化”到自己的身体感受或无法解释的症状中,例如偏头痛、哮喘、肌肉酸痛、肠道异常或者其他毫无来由的症状。
更让人难受的,是像比昂所说的:“当一个人能感受和认知苦难,这个苦难才是真正的痛苦。当一个创伤的人不能感受什么是他的苦难时,这样的人只不过是利用了一些原始的防御,这种苦难将会传递给下一代”。那些深植于家庭的创伤,会以某种病症的形式在孩子身上呈现出来,形成“代际性创伤”。
魔法森林是一段无法化解的心理创伤,使北境人与阿伦戴尔人一直困在重重雾霭中,也让艾莎一直困在命运的魔咒中。艾莎的“病”,也是与她血脉相连的两个民族的“共病”,大家都成了“过去的囚徒”。这可能就是佩比爷爷说的“真相如果不水落石出,阿伦戴尔就没有未来”的心理学涵义。
祖辈们的恩怨就这样的延续着,艾莎的父母尝试破解这个难题,也以失败告终。被魔咒困住的艾莎,这一次选择勇敢地探访真相。这象征着那些深受症状所苦的人们,也有可能成为最先砸断家族命运锁链的人。当他们能够正视并主动去疗愈病症,也可能会最终解开创伤重复式的魔咒。
魔咒锁链上第一个松动的环节,来自于艾莎身上的一条古老披肩。大家很惊讶地意识到:原来救了王子的女孩正是北境人。
我们看待周遭世界的眼光也是如此,即容易陷入剥离的、固化的和单向度的视域,而我们对另一个人的态度,也常常陷入到凝固不变的爱恨情仇。回过身去,仔细觉察,也许历史还有另一个面相,另一种可能性!当旧的图像被松动,新的可能性被看见,改变就会随之而来。
穿越暗海: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战争
在神秘声音的召唤下,在火之灵的引导下,艾莎和安娜一路向北,找到了一艘阿伦戴尔的沉船。原来她们的父母出海远航,就是为了寻找艾莎会魔法的真相。满怀内疚的艾莎决定独自一人穿越暗海,找到阿塔霍兰河——一条有记忆的河流,能解答关于过去的一切疑问。
穿越暗海,是整部电影最惊心动魄的片段。无边的暗海波涛汹涌,巨浪滔天。此时的艾莎,身边没有安娜,没有雪宝,所有一切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去面对。
这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战争。
弗洛伊德曾分析道:“真正创伤性的瞬间是一种不相容的力量本身作用于自我的瞬间,也是自我决定抛弃不相容的观念的瞬间,而那个观念并没有通过这样的抛弃而消失,只是把它压入潜意识之中”。
从治疗的意义上说,艾莎的这一趟暗海之旅,代表着我们分裂的、否认的、未知的、不想要的、去除的,放逐到众多潜意识的世界中的自我碎片的旅行……这一旅行的目标是连接自我,回归自我。这种回归有可能非常痛苦甚至残忍,但为了进行这个旅程,我们必须首先接受那和自己不相容的一切。
通过这场激烈的交战,艾莎征服了水之灵诺克,也一步步战胜自己的恐惧和内疚。她终于找到了阿塔霍兰河,她真实的自我也开始展现出来。
Show yourself》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十分动人的内心独白:
“我渴望遇见真正的你
你的时刻已经来临
你是我始终寻找的人
终其一生
展现自我
……”
阿塔霍兰河也是一个隐喻:真正的改变并不是重写历史,让一切从头来过,而是带来对过去的记忆进一步回忆,看到其他可能性的面相,从而破解那些僵化的、凝固的的记忆,修正对过去的记忆。
然而,记忆的重构(心灵的修通)恰恰是最具有挑战的一部分,因为这需要我们要直面自己内心的最深处——我们潜意识深处的矛盾、冲突、恐惧和逃避。
长久以来,艾莎都生活在“这都是我的错”的罪责里,觉得是她伤害了妹妹安娜,是她导致了阿伦戴尔的魔咒,也是她让自己父母惨遭不测。
但是,在阿塔霍兰河的最深处,艾莎才发现真相原来是这样的:大坝不是友谊的礼物,而是一个阴谋。自己的祖父出于自己的恐惧和野心,谋杀了北境人的首领。
艾莎在阿塔霍兰河的经历是一种记忆的重构,这种重构也发生在《狮子王》辛巴身上——辛巴最终明白自己并不是杀死父亲的凶手;这重构也发生在《心灵捕手》威尔身上——威尔意识到他变成社会刺头并不是他的错。一个人一旦重新构建了过去,那么这一崭新的过去将进一步影响他的自我评价,帮助他解开过去的枷锁,形成新的更健康的模式。
再进一步分析,祖父的阴谋,也可能是人们潜意识深处的愿望。试想一下,对于掌握强大魔法力量的异族人,我们可能同样会心生恐惧而欲杀之后快,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中几乎随处可见。艾莎坦承了自己祖辈犯下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上,这也象征着坦诚地面对自己潜意识的丑陋与邪恶。
心理疾病的疗愈,也就是自我的拓展,最终使病人眼中的自己与他在别人面前表现出的自己更趋近。事实上,当我们能完整地看到自己的不同面相时,也就更理解别人和世界的不同面相。
治疗中也会发生这样的时刻,比如当一个人回忆起早已遗忘的与父母有关的正向体验,从而将父母人性化,而不再认定他们只是控制的、忽视的或自私自利的,转而开始体谅父母也是有困扰且经常需要面对世俗问题的人。就像艾莎她们发现,风、火、水、地这四种自然之灵都有两面:一面是破坏的、让人害怕的,另一面则是友善的、可亲的。
疗愈的关键涉及到第五种自然之灵——桥。艾莎自己就是桥。桥意味着沟通,连接和接纳,这既发生在人际之间,也发生在自己心里。
心理疾病本质上是人际间的障碍,源于人际关系模式的扭曲和不适。很多来访者最初的目标往往是痛苦的减轻、症状的改善,随着治疗的进一步推进,目标就会逐渐变成人际关系的改善。
大地巨人摧毁大坝,象征着摒弃古老的、病态的人际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艾莎本身所意味的有爱的、整合了好与坏的新的人际关系模式,以此来弥合两个民族的裂缝,解开魔法森林的魔咒。
整整34年5个月又23天后,大家终于重见天日,阿伦戴尔也恢复了平静,重新拥有未来。也是在这里,艾莎才真正接纳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归宿。
安娜的意义:治疗师的角色
艾莎这趟惊心动魄的旅程,始终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人——她的妹妹安娜。如果没有安娜一路同行,很难想象艾莎的结局是怎样的。在前一部《冰雪奇缘》里,安娜像是一个唤醒者、拯救者,而在这部续集里,安娜的角色更加多重。从心理治疗的角度,很像是一个咨询师。
家庭游戏之夜,安娜首先觉察到艾莎的异常。随后她来到姐姐的房间,发现她把妈妈的披肩披上了,这让她意识到姐姐可能遇到了麻烦。艾莎轻描淡写地回应了一句,安娜没有进一步追问,而是像妈妈当年那样,唱起摇篮曲来安慰她。
这里的安娜是一个替代性的母亲。
同样地,在心理治疗之初,咨访双方处于互相试探阶段,来访者通常抛出一些问题,又带着厚厚的防御,咨询师会从一言一行慢慢构建对方的心理世界,而不是长驱直入,也不会急急忙忙的出手或给建议。
陪伴,倾听,等待,提供一个安全的、开放性的空间,这些可能就具有强大的安抚效应。来访者可能随之退行,比如把咨询师当成真正读懂自己的人。就像艾莎对安娜说的“要是没有你,我可该怎么办啊?”,这是正常的移情性反应。
艾莎唤醒魔法森林,引发阿伦戴尔的巨变。面对艾莎的惴惴不安,安娜也不是去指责,只是带着困惑,好奇地向姐姐求解。艾莎决定深入魔法森林寻找真相,安娜、小克和雪宝毫不犹豫地选择一同前往。
这里的安娜是一个陪伴者。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孤独的,如同在黑暗海洋上独自航行的船只。很多来访者不被看见,不被尊重,不被理解,却常常被异样的眼光包围,被各种理由忽视,被各种误解中伤。这时候,当有另一个人不带偏见和评判地陪伴你,读懂你,支持你,我们内心可能自然会催生面对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
从心理上说,我们只有深深地感觉到安全,身心才可以平静下来,获得疗愈以及成长。
艾莎一点点接近真相,决定独自穿越暗海,而安娜则被抛在一旁。这时候电影分两条线索演进:一边是安娜和雪宝顺着河流,穿过大地巨人的阵地,走进一条黑暗阴冷的地道;一边是艾莎穿越暗海,与水之灵交战,沿着阿塔霍兰河,坠入冰封的大坝谷底。她们两个人好像同时面临极端危险的境地。
这里的安娜如同艾莎的一个化身。
长程的治疗,咨访双方也可能发展到这一步,两个人仿佛若合一契,同体连枝,咨询师能十分真切的感受到来访者的感受,像一首歌唱的“爱着你的爱,梦着你的梦,悲伤着你的悲伤”。这是一种深度的共情,即“一致性的反移情”达到的高水平状态。
安娜和艾莎这种深度同频共振的状态,使得艾莎在最危险、快要冻住时的所见所感,也相信安娜在另一个时空也能清晰的感应到。这种深度的情感体验是治疗的核心。这些被一次次唤起的正性体验,远胜千言万语,却具有强大的疗愈意义。
安娜鼓起勇气爬出地道,引导大地巨人摧毁了大坝,也激活了冰冻的艾莎。紧接着,艾莎骑上水之灵,释放自己最强战力,成功拦截了即将吞没阿伦戴尔的滔天洪水。
心理治疗的过程,就像是来访者租借咨询师的相对整合的自我功能的过程。如同安娜的勇气传导给艾莎一样,仿佛也有一种能量慢慢从咨询师传递到来访者身上,帮助他渡过最困难的时刻。久而久之,这种租借的自我功能,会内化成来访者自我的一部分。当这个时候来临,通常意味着治疗也接近尾声。
艾莎的“病”彻底痊愈了吗?这很难回答。从结局看来,她还没有谈恋爱,安娜却要结婚了,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只有妹妹比较亲近,艾莎要走的路似乎还有很长。
不过,就像雪宝说的:虽然不知道转变是什么意思,但这片魔法森林的确改变了所有人。
文章链接: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65419
作者:成雪峰,985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壹心理入驻心理咨询师,咨询方向主要为精神分析和人本-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取向,擅长抑郁、焦虑、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成长创伤、自我探索、性别等议题。
责任编辑:一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