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过身边很多恋爱长跑多年,感情基础稳定的情侣,却在走进婚礼殿堂的前夕分手了,真是令人心痛扼腕。
为什么明明熬过了时间,熬过了距离,熬过了一切客观的、主观的因素,却在幸福已经近在咫尺,甚至是唾手可得的时候,只能止步于此了呢。
安娜和她的男朋友一直是朋友眼中的模范情侣,两个人从高中就开始交往,即使大学四年分处两地,可他们从来没有让距离影响到两人之间的感情。
在一起八年,他们仍然恩爱甜蜜得像热恋中的情侣,“七年之痒”这个魔咒似乎从来没有在他们身上露出过任何端倪。
其实很多“爱情长跑”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一种“恐婚”心理。
可是,当安娜的男朋友向安娜提出,既然两个人年纪也不小了,双方家长也乐见其成,不如找个日子把证领了吧。
可她男朋友怎么都没想到,本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安娜却支支吾吾,装糊涂起来,实在问急了,就以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搪塞了过去。
恐惧使他们看不到婚姻的美好之处,因而盲目地,消极地把婚姻视作是爱情的坟墓,人们把这样的群体定义为“恐婚族”。
②
由于这份无法排解的心理性恐惧,即使恐婚族在恋爱时投入再多的精力,和对方的感情再如胶似漆,可一旦涉及谈婚论嫁,他们就会心中警铃大作,惶惶然不知所措,一心只想做一个爱情的逃兵。
让安娜的男朋友没有想到的是,自那以后,安娜的脾气也变得焦虑暴躁起来。常常会因为二十万彩礼钱,而闹情绪;常常又为结婚排场太小,而闹分手。
时常因为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就与他爆发严重的争吵,还时不时就把分手挂在嘴边,一对羡煞旁人的模范情侣竟有几度都闹到濒临分手的边缘。
后来在男朋友屡次询问下,安娜终于向他摊牌,自己不是不再爱他,也不是不愿意和他结婚,而是自己始终都克服不了自己的恐婚心理。
原来,安娜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
安娜的父亲和母亲是一见钟情,当时虽然两边家里都不是非常同意,但鉴于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还是同意了。
可是其实他们的性格并不合适,两个人都是霹雳火爆的急脾气,婚后,两个人总是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谁也不愿意让着谁。
③
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的婚姻往往会成为孩子理解衡量“婚姻”这一抽象名词的基准和模板。
有的时候明明上一秒还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样子,下一秒两个人就会因为一点小事恶语相向,甚至会大打出手,仿佛对方不是自己亲密无间的枕边人,而是上辈子的仇人。
在家里会吵,在公共场合也会吵,以至于吵到后来,看着相互伤害,相互厮打的父母,安娜都麻木了。
父母的婚姻让她很失望,在他们身上,安娜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为什么会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即使现在的男朋友对她很好,他们交往了八年,她对男朋友的脾气秉性都了如指掌,即使她很明白父母婚姻的悲剧不会在自己身上重演,但是父母失败的婚姻对安娜造成的影响实在太过深重,深重到她对婚姻充满了畏惧和不安,明明很爱男朋友,也时常幻想着和他结婚时的场景。
可一旦结婚这件事真的被提上日程,那些美好的关于幻想的泡泡就会瞬间破灭,父母争吵的画面又会重新在脑海里浮现,这让安娜十分痛苦,只想做一个逃兵。
④
父母婚姻的不幸使得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对婚姻失去信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长大后因为害怕重蹈父母婚姻的覆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婚现象。
如果此时能有一个人不离不弃地陪伴在自己身边,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用他的实际行动来一点点地重新修正自己对婚姻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一点点拔除恐婚者对婚姻的心理障碍,那么“恐婚”也就渐渐地不治而愈了。
安娜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男友知道她恐婚的原因后,十分心疼她,非但没有像安娜想的那样转身离开,而是竭尽自己所能加倍地对安娜好,他让安娜相信了原来真的有一个人是值得她去无条件依赖和信任的。
在男朋友的帮助下,安娜终于摆脱了自己对婚姻的恐惧,和男朋友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女人恐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原生家庭的氛围影响,同时,也说明她对心仪对象还缺乏信任,也就是获取的爱还不够多。
所有的恐惧,都来源于对自我的否认。所以,恐婚时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内在,内心强大,才有更坚定的勇气去追逐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