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公号“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的经济动力学。
学这个之前,只隐约觉得经济增长与货币投放量关系不大,但不知道为什么。而二律用很简单的二元模型解释了这一点。
一、基本的二元经济模型
每期,面粉厂可以收割自家地里生长的小麦并生产100斤面粉;
面包厂使用每1斤面粉可以生产1个面包
所有交易通过货币进行,货币的单位是“元”
初始条件:假设面粉的价格为1元/斤,面包的价格为2元/个。假设,面包厂开始时有100元
交易可以循环:面包厂卖给面粉厂50个面包,这样面包厂与面粉厂都有了50个面包可以消费
在这个模型下:面粉厂、面包厂的每次交易流转,都会产生50个面包供消费(生产资料来自100斤面粉+100元的初始流转资金)
二、货币周转
假如:面包厂丢了50元,只剩下50元
面包厂先用剩下50元买来50斤面粉,做出50个面包后,就把其中25个卖给了面粉厂(注意到面粉厂手上只有卖50斤面粉得到50元,所以只能买25个面包)
与基本模型相比,差别仅在于面包厂期初与期末的货币数量
只要面粉数量是衡定的、生产效率是稳定的,无论初期的货币数量是多少,最终社会整体都会拥有100个面包
因为在交易过程中,货币是可以周转的,整个经济体系中的货币量,总是大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
每次期末各项初始条件都会还原,经济体系可以无限循环下去。不过事有意外,在第t期的期初,面包厂丢失了50元货币,只有50元而不是100元货币了。由此,面包厂不能一次性买完50斤面粉。
但是,通过分批购买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这个模型下:不管面包厂是丢了钱还是捡到钱,只要生产资料不变、生产效率不变、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那么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不会有任何变化,唯一的区别就是期初货币与期末货币的数量(无非是交易次数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