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芦川黄氏人的乡情——记良庵精神的传承者杏田黄聪明先生
原创自2017-06-29 经公祠筹建会 南安市芦川国学堂
中国东南沿海的闽南地区,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叫“南安罗东”。没有什么人想去稽考它的确凿语义,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更深入地探索它的历史渊源,那只是极少数地方志编纂人员要去做的事情。但“南安罗东”这个名字却给人以深厚历史积淀的凝重感,或许这里倚山近海,或许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也有过一个很美丽的名字:芦川罗溪乡,由于小,历史上它总不断地在行政管理上被左呼右唤,就像被使唤的丫头。在晋朝至宋朝的时代里被称为“芦川怀德乡”;元、明、清三朝为十七都,民国时期设罗溪乡,解放后改为罗东镇,罗东镇一个偏僻的小山区——杏田,
这里生活着紫云芦川黄氏的一个支脉,历代祖先在贫瘠的地方艰辛打拼,却改变不了落后,与人无比的面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成年人靠外出谋生,维持正常生活,生活水平慢慢提高,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曙光普照,前沿特区深圳成立了,芦川蔡厝村杏田黄氏宗亲洞察到有大的发展机遇,即陆续奔赴深圳特区,合伙办厂,逐步发展。亲带亲,经十余年的努力,芦川蔡厝村杏田拼搏的精神已是开花结果。
聪明先生就是芦川蔡厝杏田黄氏宗亲比较有所建树的一位乡贤,事业有成,但他忘不了故土恩情,更忘不了先祖良庵公的精神,在“黄良庵慈善基金会”的成立过程中聪明先生作出了很多的贡献,他对良庵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经常告知后人:我祖良庵公是谦和秉正竭精尽智,与所有同时期的外姓人努力开垦了这片芦川沃土,从而奠定了紫云芦川埔头黄氏七百余年的农耕文明。现如今,我们这些良庵后裔要传承孝悌仁慈的祖德,事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不忘桑梓,情系家乡,热心公益事业。
凡是社会和人们需要的事业,只要聪明先生能做到,他都慷慨解囊,热情帮助。记得家乡有位老先生编著的一本闽南语的书,缺少资金,找到聪明先生处,他没有二话就解襄帮助。还有家乡水泥路的建设,家乡的教育,还有祠堂、寺庙等的建设,聪明先生都愿意出力,可以相信,没有人能够把那一笔笔的开销算得清楚,说实在的,也不需要算清楚。聪明先生本人并不在乎,并不计较。他满心认定自己赚来的钱能花在家乡,花到需要帮助的人们身上,那钱就花得其所,他花钱起来也就格外开心。至于具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单位,什么人身上花了多少之类的问题,他从来就不会去考虑。他从一开始做这些事情,就压根没有想到回报,也压根没有想到索取什么,甚至连名都不要。他是一个绝对淡泊名利的人。 对于历史,数据或许可以说明一些什么?对于普通的人们,数据或许可以证明一些什么?数据显得那样苍白,那样无力。聪明先生一生有过各种各样曲折故事;一生有过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举,也时常为朋友的误解而苦恼;一生具有为人的肝胆豪气,也有企业家的秉性;一生为家乡花了很多的钱,乡亲们铭记着,他却早已淡忘;一生做过各式各样的事情,却从不在乎他人怎样评说,他为家乡做的好事,他积下的德行,只有让苍天去作证,由大地去评说!
作为南安市芦川文化研究会的顾问,黄聪明先生积极参与紫云芦川黄氏人的公益事业,在世黄总商会弘扬中华戏曲魂,助推“一带一路”伟业再创新辉煌的活动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并表态要自始自终地带头支持南安市芦川文化研究会开展一切正能量的公益事业,以及一贯坚持要鼓励和培养黄氏中青年后继人才,不断进取,积极参与宗族宗亲事业!
他在黄金愿和黄千忠等族谱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下以及黄丽法、黄伟煌、黄小山、黄志宏、黄新辉等人热心参与下,为了完成良庵大宗祠管委会老主任的心愿遗嘱,大胆倡议创建“紫云芦川黄氏经公祠”,成立经公祠筹建委员会以及建微信群,发动紫云黄氏守恭公的所有的后代子孙们,凝聚海内外所有紫云黄氏五安子孙的亲情团结力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再创紫云芦川黄氏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