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了《芳华》,看完后内心的触动很大,一直想写点什么,可是一拖就到今天了……
朋友之间谈论这部电影,都有各自的看法。有对于时代的控诉,也有对人情冷暖的唏嘘,更有对逝去青春的感伤。然而最让我触动的却是刘峰的拖延,没错,就是憋在心里好几年之后突如其来的表白。
拖延了好几年的刘峰,在邓丽君歌曲的助攻下,做出了让大家都不敢相信的事情,强行地“抱“了一下林丁丁。组织的处分,战友的沉默,让他心灰意冷。剧情就在这里转折,他的后半生也因此添上了一层雾霾。
虽说他后半生的命运可以及时调整过来,更加阳光一点对待生活,但是这个细节却让我想了很多。很多人因为一时半会的拖延,导致了后面的多骨诺米牌的效应,变得更加慵懒与消极。
年末清点年初的计划,发现有不少当初的计划,都被这样那样的借口拖延了,甚至有些计划已经完全错过了时机。
面对我们的目标,我们应当如何避免拖延呢?就我这几天零零散散的想法,整理以下几点跟大家交流一下。
1、要把你的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表现目标
最终目标可能是“我想能跟老外正常交流”,而表现目标则有助于你达到这个终极目标,例如”我每天早上听BBC广播30分钟“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你的最终目标,往往过于抽象,一旦我们没有具体的表现目标,你的潜意识就会告诉你“前方很困难,建议停止”。因此表现目标实际上是在降低你行动的门槛,因为对于这种具体的“听BBC广播30分钟”,你潜意识对你的阻力并没有那么大。
2、给目标设定一个反馈机制
我们为什么会去拖延呢?我想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当下要去做的事,对目标的完成,有什么帮助。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去打游戏,我们会不会拖延呢?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游戏之所以能够让大家沉迷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每一小段时间,都会给你一个反馈机制。你杀一个小兵,能得到多少钱和经验,在这每一步的反馈中,你得到了一种“明确感”以及在一路砍砍砍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
再比如,如果刘峰几年之后面对林丁丁表白,其实完全可以将这几年的长时间,切成一段段的小时间,每一个小时间在跟她的接触中得到一些小反馈。通过衣食住行这些浅层聊天,可以得到对方的反馈有没有讨厌自己。通过一些成长经历和价值观深入聊天得到对方有没有好感的反馈,再通过特定的氛围眼神的传递得知对方是不是也有类似想法。当一切都有反馈的时候,后面的就是顺理成章了。
3、勿要有得失心,成长路上的每一个插曲,都是对我们成长的邀请
所有的目标都是虚幻的,人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坦坦荡荡、问心无愧地走完这一生。
说直白一点,不亏待别人的同时,对自己的时间也无愧。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成本的,因此我们必须让生命因为我们不停地尝试与经历,用每一天专注的做事,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而更加饱满。
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希望今年的每一天,想到就去做,不拖延,好好过完每一天。
关于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用民国时期学者梁漱溟的回答便是两个字:郑重!
郑重的态度具体应当如何理解呢?
既不急功近利,也不消极避世;
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虚度!
图未就之功.不如守己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过去的拖延症,就让它永远成为“过去”吧!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在每一步地尝试中得到成长,让拖延症彻底远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