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兴科技是个什么公司,吃瓜群众大多数不知道,互联网老兵们倒是能够说上两句:2003年开始创业,不过专做歪果仁生意,在海外软件市场是隐形巨头,搞出过Filmora、PDFelement、Dr.Fone等几百个边缘化创新的应用软件,2016年营收好几个亿。在国内还做了一个叫“斑点猫”的物联网家居安全品牌。
这个企业春节刚过突然跳出来宣布:启动万兴科技春季招聘。这也没啥,奇就奇在,搞的是全球招聘,而且来了就是合伙人。
国内互联网公司热衷招聘合伙人
国内互联网公司招聘合伙人的其实有不少,但玩法可是多种多样。
去年11月,在招聘冬歇季前,一个名为创业黑马城市合伙人的活动在多个城市上演。比如在南京,该活动共携带7个互联网创业项目招募合伙人,并为加盟者提供创业资源对接和服务。
其实这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招聘。老牌互联网观察家牛文文的创业黑马集团,其实是在以招聘为名,为自己招募更多的加盟商。因此招募“合伙人”的对象其实也不是人,而是公司。
这一招聘的核心是“重”,重在让加盟商带着资源一起干。
几乎同时,在深圳也有一场以招募合伙人为聚焦点的“共享设计未来:物设众创全球合伙人招募发布会”。
这次合伙人招募的目标是人,但却不是让这些人进入物设众创工作,而是招募各色设计师,入驻该公司的平台,在家用电器、数码电子、快消品、母婴玩具、家具家居、医疗保健等8个领域,为到该平台找设计师资源的企业提供服务。
一个颇为高端的威客体验,其核心是“轻”,重点是让成为“合伙人”的设计师们,拿计件工资。
这些合伙人模式,其实仅仅是创业公司或孵化平台引入急需资源(人财物)的另一种模式。名头新鲜,但其实老套。
而万兴科技的招募,似乎就显得诚意不错,招募的核心是人,而且是全职加入,应聘者用自己的战斗力证明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合伙人。从万兴科技的招聘海报来看,公司每年度通过合伙人会议、通过公正透明的考核选举出新的合伙人,给予股权奖励。具体流程为,现有合伙人提名候选合伙人,提交执行事务委员会(由合伙人会议选举出委员),委员会进行候选合伙人的考核并拟定分配方案,再提交合伙人会议,2/3的合伙人会议成员通过即可公示为新晋合伙人。
招募“人”,不一定带资源,但一定带潜力
使用合伙人这个名义,确实也是个真心实意的“利诱”。其实2015年万兴科技就开始招募合伙人了,当时已经过了创业期好久的迅雷、腾讯等公司,陆续有人过来加盟,毕竟创业公司的天地更宽,大佬家早就没余粮(股权)可分了。“我懂航海,但我钱不多,我可以出力。”阿里人力资源部副总裁邓康明提及创业公司的合伙人模式时,如此类比,颇为恰到好处。
互联网公司和制造业最大的不同就是轻资产,所有核心竞争力都在人才,这是当下互联网竞争的实质之一。
其实比招募合伙人更奇葩的人才招募方式,国外走的更极端。
2004年,正处在创业期,受到雅虎放弃谷歌搜索的坏消息和即将登陆纳斯达克的利好两重积压的谷歌公司,在硅谷打出一个巨幅广告牌——在“e”的数列中所能找到的第一个十位数质数.com。
这一广告瞬间碾压了一大批接踵而至的学渣,只有那些符合谷歌价值观并具备高超思维能力的学霸们,才能最终解开整套题目并取得入职谷歌的资格。据说一共有7千多人成功投放简历,最终谷歌拥有了崛起的最强势人才资源。
毫无疑问,坚持到底的这部分人,就算没有成为合伙人,也实现了财务自由。
大约在近两年,这样以奇葩招式吸引人才的方式也在中国有了多次试水。比如在正想成为互联网北上广三级之外新崛起势力的武汉,去年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招聘广告是“会打英雄联盟吗?”前年另一家公司的则是要求应聘者现场玩Flappy Bird,不够20分的直接刷掉。
这样的奇葩玩法,目的多种多样,或用游戏来增强团队的凝聚感,比入职后去玩其实没多大意义的拓展训练更强,而玩下坠的小鸟,则是看求职者是否有更强的判断力和恒心。
都是抱着某个特地目的来玩奇葩招聘的,看穿了以后也就没那么奇葩了。反观万兴科技的全球合伙人招聘,或许也正是想在全球范围内,为自己位于温哥华、东京、香港和深圳的分公司找到“合适”的全球化人才——那些有能力、有潜力,也愿与公司共同成长的牛人。
未来的求职和招聘,将不再是简单看简历和厚厚证书的时代了,这也算颠覆式创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