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写作1年多,成为专栏作者、简书视觉优秀作者,这条路还要走多久?
文 | KD龙兄
01
公开写作不知不觉已经有一年了,一开始仅仅是为了在业余生活中寻找一点变化,直到后来得知了写作变现时代的到来,于是更坚定了信念:写!
同时,也花了很多钱买课程、花了很多时间听课上课,也拼命在8小时以外挤出1到2小时的时间写作,可是却拿不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比如上完了写作课却不能持续地输出内容;比如看到别人都投稿拿到稿费甚至是高额稿费了,而自己却颗粒无收;比如看到别人已经成为简书首页的常客了,而自己文章的阅读量却始终寥寥无几……
我对此感到焦虑,同时也开始怀疑、反省:是不是我学得还不够多?
于是我开始购买更多的课程,荔枝微课的课程、千聊live、知乎live、好多课……不知不觉我的手机上下载了许多关于“自我成长”的APP,课程费用越来越,甚至还买了很多书……
我学了很多课程,也看了很多书,我已经如此勤奋了,可为什么这份勤奋却得不到回报呢?
本该是自我投资的行为,为什么现在却成了消费?
为什么别人有那么多内容可以写,每个热点都追得那么漂亮,而自己却总是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每篇文章都像挤牙膏一样呢?
我不甘心。
02
我继续写,继续学习,同时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叩问自己:
为什么我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
为什么我写作会如此难受?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审视,我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
就像电脑,无法输出是因为输入不够,或者缺少运算(缺少自己的思考)。
上写作课,这本身已经是一种输入的行为。写作,却是一种持续的输出,所以很多写作课也告诉我们,要不断地输入——不断地学习、看书、积累人生经验……等等。
不知道写什么、写作的时候感到痛苦,主要原因是缺少自己的思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缺少输入。
我对于「输入」的理解:无论是娱乐八卦、茶余饭后的闲聊,还是看了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这些都属于输入,并不一定是要正儿八经地看一篇文章、读一本书才是输入。
只不过很多人都把这些本该是「输入」的行动,活成了「消费」,活成了用来杀死时间(killthe time)的「消遣」。
大多数人都缺少对于行动的思考,缺少必要的复盘。
很多人都知道,想要输出,就必须得思考。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也正是「思考」使得输入成为有意义的「输入」。
无意义的输入,只能成为打发时间的消遣。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如果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把别人的「消遣」都活成了「输入」,那么你的人生长度以及深度都比一般人更胜一筹。
别人在杀死时间的时候,你因为思考而珍惜了这段时间,同时,也因为思考,你的人生也一定比一般人更有深度。
03
找到了症结所在,那就应该对症下药。
我琢磨出了三个药方:
*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皆可思考。
看了一部电影之后,我们固然可以写影评、写心得体会,哪怕在茶水间偶然听到的八卦,我们也可以去思考这背后的人情世故,以及挖掘相关心理学现象等等……
*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要做到每一件事都思考出一个所以然大概非常难。有一句古话其实就是很好的方法论——吾日三省吾身。
对于自己度过的今天,选择三点来复盘,复盘所得的文字,其实就能够成为一篇文章。就算暂时无法构成一篇文章,这些日积月累的思考,也终将会在某一天自成联系,成为你文章的一部分。
*自己“做到”的事情的复盘,是极好的写作内容。
自己已经“做到”的事情,没有不复盘的理由。同时,既然是“做到”的事情,那么其复盘应该就是“成功的经验”,这样的内容也一定是有营养的,无论对自己而言,或是对他人而言。
写作一年多以来,发表过的文章不多也不少,受欢迎的有三篇:
01.《从零拿下公众号原创功能》
02.《如何在大朗拍出香港的感觉?》
03.《从策划到排版,教你拍出温暖甜蜜情侣照》
这三篇都是干货类文章,光看标题就已经能知道文章要说什么了。虽然都是干货类文章,但其实三篇的内在区别只有我自己清楚。前两篇是“为了写而写”,多少有点功利心,为了吸引读者而写。
第三篇是“为了总结而写”,本质上是“仅仅为了自己而写的总结”。在开始写作之前,我先是一个摄影师,当时刚刚修完了一组情侣,自己收获很多,于是马不停蹄地写了一篇复盘。
写完之后觉得对这应该对大家都有用啊,于是就拿出来分享了,结果反响很强烈,公众号推送突破了1100的阅读量(我公众号只有400粉丝,过往的阅读量最多只有300+)。
同时还在简书上被推荐到首页,也以此为契机,成为了“简书视觉优秀作者”;在微博上发布了头条文章后还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粉丝……这应该就是“做到”的力量、“做到”的魅力。
还记得我们在初中物理学到的「并联」吗?李笑来老师说过,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运用在别的地方。
《从零拿下公众号原创功能》、《如何在大朗拍出香港的感觉?》、《从策划到排版,教你拍出温暖甜蜜情侣照》这三篇文章之所以受欢迎,本质原因:它们都是我运用“并联思维”的产物。
《从零拿下公众号原创功能》是我公开写作后第一篇火的文章,当时有许多摄影爱好者都纷纷转发了这篇推送。因为他们也想把自己的摄影作品放到公众号展示,也希望得到原创功能。
《如何在大朗拍出香港的感觉?》是我成为当地自媒体大号乐享大朗的专栏作者后的第一篇推送,从此有了稳定投稿的号。
原来,“做到”跟“写到”,是可以“并联”的。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项,也都可以“并联”起来。
比如刚刚说到的“有意义的输入”,其实就是一种「并联」:把娱乐还有写作并联起来,把生活经历还有写作并联起来……
当这些都并联起来之后,还怕没有内容可写吗?还怕没有时间思考吗?还怕没有时间写吗?
同时,在“并联”的思维下,我们对待工作、生活都会更认真,哪怕是对待兴趣,也更认真。
比如当初学摄影仅仅只是兴趣使然,但后来“做到”了,也就有了可以分享的心得体会。
目前我还在自学日语,虽然不是为了考证,也没有其他功利性目的驱使,仅仅是兴趣使然,假如哪天我也“做到”了,到时候的复盘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呢。
就算没有做到,在“践行”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于解决困难的思考,以及思考的复盘,也同样是很好的素材……
在这样的思考模式下,自学日语无形中也多了一份动力——为了能够写出好的干货,我也应该要有所学成!
方法论目前就思考出了这三种吧,最后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其实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也是很简单的道理:
写作源于生活。
道理越简单,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