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一篇我师兄的文章。很久以前我读过,今日再读,又有新的感受。这一个月我都沉浸在巨大的恐惧中,每当我想躲开恐惧,远离恐惧,却只会让自己更恐惧、更焦虑、更煎熬,寝食难安。
昨天开始我学习面对它,感受它。当恐惧来临时,我对自己说,“看,你在恐惧”。后来我心里看到一个景象——恐惧硕大如山,压在渺小如蚁的我的肉身之上。此刻我清晰地知道我依然在恐惧,却能变得坦然些了。
愿意谈谈你们的恐惧么,欢迎后台留言交流。
我爱你们。
人的一生精华就在于不断了解自己,适应环境,开拓未来,而不是为难自己。一旦学会用反感的方式对待自己,只会更加的负面。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文章,说人学会舍弃负面情绪,你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是非常错误的,与人的生存是相违背的。人生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你舍弃不掉任何一种情绪,越为难自己,就越让它成为自己成长过程的绊脚石。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两个新闻,一个是北京的一个女性,和丈夫吵架赌气在动物园里下车,被老虎咬伤,她妈妈被咬死;第二个是山东临沂一个男性,因为孩子被狗咬伤,便开车拖着狗走了好几公里,把狗活活拖死了。
其实要避免这样事情发生,并不是一句“哎呦,你都克制自己的情绪”就能解决的。被虎咬伤的女人,早就因为对丈夫不满而形成习惯性发泄,拖狗的男人早就因为路怒,憋了一肚子的火。
所以说,想达到人生的更好的境界,需要学会的并不是舍弃负面情绪,而是管理负面情绪。人生的成功与否,其实和情商有直接的关系。情商低,已经成为阻碍人成长进步,让人丧失斗志的关键。
在谈情绪管理之前,先说说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在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会引起我们情绪的变化。仔细想想,难道都是那些事情引起情绪的变化么?我个人认为,不完全是事情引起。影响情绪的,不是事情,而是你对事情的认知,或者说你看待事情的角度。面对一件事情,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态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依靠自己的能力,分析评价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意味什么,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给自己选择一种情绪。
换句话说,不是外界事情导致的情绪,而是你应对事情的认知而导致的情绪。外界事情是无法改变或解决的,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认知,进而自然而然改变或者化解情绪。
愤怒并不是没有用的,坏的,它担负着保护生命的责任,还给了你力量。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和使用。
多数人喜欢把最好的一面留给陌生人,最坏的一面留给亲人。很多人往往在职场、社会生活中克制自己的情绪,这种克制就是积累,积累一定程度,兜不住了,必然要宣泄。
很多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往往能够控制情绪,就是因为随着他们看透了道理,情绪自然随着认知而改变,并不是他在压制。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这个道理。不是一个人抛弃了悲伤,而是看透了这些事后,悲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就是从他的认知层面解决的。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如果你的认知基础是阳光的,那么当别人指责你的时候,你会因为别人的指责而更加努力;你是认知基础是自卑的,当别人指责你时,你就会像刺猬一样反击。
下面再讲讲起床气问题。
有起床气的孩子,家庭有两个极端,一是家长约束过多,压制的厉害,二是家长无力。其中第二种情况居多。
总是让肉体和灵魂比较活跃的年龄的孩子,活在一个没劲儿的环境中,孩子就有起床气,起床气就是一种无力感的宣泄。
就像你在河滩里走路,每一脚都陷进去,没有硬的地方可以踩,每一步都走的费劲。这种无力感在内心积压,很多人非常生气,就坐下来在原地不走了,接着就情绪不好。
起床气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状态,如果这个孩子积极活跃了,就不再有起床气的现象。它对应的,是需要用起床气这种形式来释放压抑。如果被压制了,就会积压。如果家长用不在意、不理会的状态,就能解决;一旦家长跟着互动、生气、发火,往往孩子会形成更严重的压抑。
所以说,很多孩子有起床气的现象。但是每次有起床气,家长都觉得不可理喻,凶他一顿,并没有解决,反而孩子会越来越严重。但是也有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家长歇斯底里发一通火,孩子的起床气就没了,其实是孩子觉得通过这种行为释放不掉,就换了其他的方式。
作者 | 无言,心理咨询师,机车青年。2011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成立九洲心理咨询中心,先后接待来访者逾600位,累计咨询案例超过2000小时。复杂人生结局者,随意生活上瘾者,专治各种不高兴。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亲子关系改善、各类神经症治疗(焦虑症、抽动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