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里,王崧舟教授以《长相思》为例,介绍了把诗读厚、读薄和读活的方法。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写道: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36字,文字浅显,怎么读厚?
王老师首先纠正了一个错误认识:“书读百遍”不是一遍一遍重复,而是在数量上、层次上和质量上读厚。
然后,他列举了几位名家对这首《长相思》的不同解读。
一是用对比策略,从空间上把榆关与故园对比;从情感张力上,把故园的夜晚和征途的夜晚对比;还把实在的风雪声和想象的“无此声”对比。他还追问:故园无此声,那么故园有什么声音呢?有母语、妻语、儿语……
二是从境界上解读,引用了王国维的话,高度评价“夜深千帐灯”与“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月”“中天悬明月”和“长河落日圆”等名句“差近之”。
三是从情感方面解读的,认为本词存在“情感三级跳”:
亲人送别的“依依惜别情”,使命在身的“萧萧豪迈情”,大队人马夜宿的“烈烈壮怀情”。
如何选择解读呢?
王老师提出了新的读厚策略研究纳兰性德其人其词。
研究其人,结果发现纳兰性德是天才,是学霸,是专家,是大咖,还是情种。
然后读其书《纳兰词》:
从《河传》的“垂柳丝,花枝,满枝蝴蝶生”得到启示,反问:故园有什么?
从《虞美人》的“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得到启示,设想:如果睡着了最可能梦到什么?
从《如梦令》中的“碎”出发,发现全书“碎”共出现了16次!
从《菩萨蛮》中的“问君何事轻离别”想到:行军中会不会反复这样问?
最后,王老师从《采桑子·塞上咏雪花》体会出纳兰性德总的生命特征和情感旨趣:
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
研究完其人其书,王老师字词翻出“读厚”的新招:研究其他文人如何写“故园”,如何写“乡心”。
至此,37分钟的时间已过去28分钟,王老师才开始讲解“如何读薄”。
王老师提出了个简单的思路:
从题目读出“思”是核心观念;
上片可简化为“身”,身行、身宿;
下片可简化为“心”,心盼归,心思念。
进一步研究这首词体现出的纳兰信德的“身心分离,身心分裂”:
身离故园越来越远,心系故园越来越紧;
身的行走可以停顿,心的思念无法停止;
身的轨迹不断变化,心的指向永远不变!
讲座余下的一点时间,王老师讲了怎么把诗读活:把自己放进去,把学生带进来。也就是融入个人体验,把诗读活。
结尾,王老师用诗一样的语言做结:
长相思,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