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书笔记——第二章 几个基本概念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正面管教》
区分“自尊”与“他尊”
给予孩子自尊,实际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当孩子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和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当孩子的自我评价建立在他人眼光之上时,就难免会患得患失,以至于不能接受一丁点的批评,与其说是脆弱、过于要强,不如说是自我评价系统失灵。而这样的孩子,往往都是被充满善意的引导出来的:赞扬,奖励贴纸,对错误行为的过分矫正。
好的行为带给孩子的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不恰当行为产生的逻辑后果,本身就已经是最好的惩罚。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赢得合作的根本。
在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父母的行为是正确的、有必要的,却是没用的。所以才会出现“我都说了多少遍了”“我跟没跟你说过”“我再说最后一遍”等等。
说什么很重要,而如何说才能真正让孩子听进去、听明白,远比大人自以为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把责任都推给“孩子不听话”更重要。
问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方法之一。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1、孩子是社会人
孩子随时都在形成着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和成长的信念。
大人眼中的不良行为,其实是孩子的“求存模式”——努力地想知道如何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一想到我们用自己数十年的经验,去高高在上的评判甚至打压孩子的尝试和探索,我就心痛不已。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有时候,孩子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的背道而驰。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1、冷静——意识到他只是选错了表达方式
2、解码——他真正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
3、审视——我的行为是否招致了孩子觉得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
大人简单地否定孩子的行为并没有助益,花点耐心,去弄清楚他的目的,引导他找到正确的行为方式,而不是让事件周而复始,甚至恶性循环。
3、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处对自己能力信念的机会。
教导孩子依靠自己,他们才能为帮助别人做好准备,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履行责任带来的快乐。
4、平等
在你教训的话脱口而出之前,默念三遍,他和我是平等的,他和我是平等的,他和我是平等的。
5、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在孩子犯的大多数错误中,父母都难辞其咎。
孩子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我们常常激起孩子的反叛,而不是令人鼓舞的进步。
学会说:“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6、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父母的管教是出于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初衷,是出于爱。但是我们是否有让孩子体会到这一点?
上面提到的第2点——“行为以目的为导向”,也同样值得大人注意:你的管教是出于良好的目的, 但是选择的行为方式是否真的合适?
结语:
孩子的不良行为,大都是出于大人的不良行为:缺乏知识和技巧。
与稚嫩的孩子相比,难道不是大人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吗?
Clara 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