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
▲坦荡荡:“坦”是平坦。“荡荡”是宽广的样子。心胸宽广、开阔。
▲长戚戚:患得患失,忧愁烦恼的样子。
▲小人:普通人,见识浅薄的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坦荡,小人患得患失。”
【学而思】
君子处事公正,自然心胸坦荡。小人私心过重,自然患得患失。君子和小人并非对立关系,小人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就能成为君子。
参读:
《颜渊篇》12.4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阳货篇》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知识扩展】
《孟子·告子上·第十五节》:公都子问曰:“均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均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满足身体重要部分的成为君子,满足身体次要部分的成为小人。”公都子说:“同样是人,有的人满足身体重要部分,有的人满足身体次要部分,这又是为什么呢?”孟子说:“耳朵眼睛这样的器官是不会思考的,所以容易被外物蒙蔽。一和外物接触,就容易被引向歧途。而心这样的器官是会思考的,思考了就有所得,不思考就没有所得。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先确立了重要的部分,那次要的部分就没办法与之抗衡了。这样就成了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