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这本书是爱情故事的,我真想拿豆腐拍死他,那些说这些信是情书的,我想把豆腐换成板砖。我这一早上,都被前言和后续里的那些说是爱情的评论而恼火,这怎么是爱情啦,这怎么是爱情啦!好吧,如果我始终读不懂这是一种爱情,而非要告诉我,真相就是爱情的话,那好吧,我可是不喜欢这样的爱情。这明明只是一种情谊,一种我说,你懂,我不说,你也懂的情谊,可这样的情谊,不一定非要爱情不可啊~那些说是爱情的,一定是看了电影,所以我决定,绝不看这部电影!
除却这份恼怒,剩下的还是蛮好的情绪,毕竟,我喜欢书,也喜欢信。我曾经很期待那种,把信丢进邮筒,等着一个信封,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然后迫不及待的撕开信封,狼吞虎咽的看完信里的内容,或许在对我抱怨天气太热,或许跟我说又认识了哪个漂亮的小姑娘,或许跟我说哪个球队赢了哪个球队(其实我才不关心哪个球队赢了,哪个球队输了),或许跟我说,今天逃了这节课,老师可能会让我挂科,或者跟我说,知不知道啊,有个电影,叫我脑海中的橡皮擦,我看了好多遍还是忍不住流眼泪,或者,会一本正经的跟我说说别人眼中无用的人生观~然后,认真的重读一遍,又一遍,然后,小心翼翼的放进格子里,像个价值连城的宝贝儿。然后也想着,对方,收到信的对方,读到这句话,会不会理解错?TA有没有收到?邮局是不是又邮寄丢了?这样子絮叨,TA会不会觉得无聊?也许,有时候会抱怨对方字迹太潦草,也许有时候会被对方抱怨字迹太潦草,但那种期待,是我一直期待的。
后来,终于过了那个年龄,后来,即时通讯发达到无可救药,后来,没有了期待与之通信的人儿,后来,就觉得,偶像情节落实到现实,落地姿势好的比较少,大多数都摔的惨不忍睹,稀巴烂,与其如此,我倒是希望远远的欣赏它。
如今,查令十字街84号,跟贝克街221B,一样,成了一个标签,这本书,也成了一个标签。我非但不喜欢别人说它是个爱情故事,也不喜欢它被搞成标签。彷佛我喜欢穿棉麻衣服,就一定得是文艺青年,怪别扭的。
再说一遍,我不喜欢它是一个爱情故事。它只是个书信往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