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扬蹄
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天气晴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当孩子调皮起来,父母管教孩子天经地义、责无旁贷。但是,管教的方式难道只有打骂么?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带着这疑问,我开始了今天的阅读。
家长为什么会惩罚孩子?
答:当家长对孩子说做“对”的事情的时候,好像并不管用。孩子不当一回事,甚至反抗家长。这时候,家长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惩罚。
惩罚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感受?
答:孩子会感到敌意、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惩罚有用么?
答:其实惩罚并不起作用。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思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如此,有什么可以代替惩罚的小技巧么?以书中孩子借爸爸的锯子有借无还为例。
1.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我的新锯子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得生锈了,我太生气了。”
2.表明家长的期望。“我希望我的工具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地归还!”
3.提供选择。“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不能借。你来决定。”
4.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现在需要用钢丝球使劲把上面的锈擦掉。”
5.采取行动。把工具箱锁上。当孩子问起时告诉他“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哪儿,还能在哪儿找到。”
6.解决问题。“我们想个办法,既能让你继续使用,又能让我用的时候也能找到?”
在我成长过程中,有一件事的发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父母其实有用上述的1、2、4、6这四点技巧来代替对我打骂。
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由于特别痴迷言情小说,身上的零花钱又不够。于是我就趁大人不在的时候,偷拿妈妈木的一百块钱去买小说来看。我记得当妈妈木发现是我偷的钱时,她是非常愤怒的!但是她当场控制住了自己的行为,没有对我进行打骂,而是一边让我跪在床上面壁思过,一边打电话把在外工作的爸爸赶紧叫了回来,非常严肃且认真地处理这件事。
在爹爹和妈妈木的劝导下,我明白了“偷”的性质很严重!“偷钱”的性质更严重!虽然我是偷钱买书,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我是偷家里的钱,没有偷别人的钱。但这都是不允许的!这涉及到做人的底线问题,必须要认真对待。他们希望培养出一个自律自觉孩子,而不是一个小偷。
为了让我深刻明白自己的错误,他们当场撕了我买来的书(崭新的我还没来得及看),让我知道不义之财不可用。上交剩下的80块钱,并要求我通过做家务事、省下零花钱来补回那买书的20块钱上交归还。认识错误,承担责任,不能再犯。
这么看来,其实我爸妈对我的管教方式并非是一无是处的。多亏了阅读这本书,帮助我总结、反思,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后,会更容易接受、运用书中所谈及的技巧。
开卷有益。阅读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再和大家分享一个今早发生的案例:宝宝现在九个月,周末我就回娘家,端午也不例外。平时只要我拍拍手,宝宝就会要我抱。可能经过前两天,宝宝和妈妈木熟悉了,今早我拍手的时候,宝宝竟然不要我抱了,还一直往妈妈木怀里蹭。恼得我赌气跟他说“哼!不要你了。”一说出口,我就意识到我错了。我这句话会让宝宝没有安全感的!
要想孩子有好的行为,他得要有好的体验。要想孩子有好的体验,父母就要在日常生活点滴中,多学习、多体会、管好自己、做好榜样。
这一章节的内容有点多~
附: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