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路要挥霍的走 大大的世界要率真地感受 会痛的伤口要轻轻的揉 被抱紧的时候去勇敢的祝福 不被了解的时候 相信自己值得 永远心疼做过的梦 在乎的人要傻傻地爱 经历的事就慢慢地来 想法很多的时候要细腻地用 拥有一切以后 就让他走 在某个角落放一首歌 别忘了 要温柔 别忘了要快乐
【一】
她会看一些美好悦目恬淡的散文。
中毒太深,无可救药的时候就可以读读叔本华,佛洛依德。
“我们应该去读那些能刺中和伤害我们的书,如果所读的书无法带来当头一棒的惊醒,我们读它干什么呢?一本书必须是一把能劈开内心坚冰的斧头。”卡夫卡在写给友人的书中写。
然后,放下书去看《请回答1988》,迷妹一枚。
【二】
某夜,某事挫败,她痛哭了很久睡过去,抑郁像一条死狗,半夜做好了逃避所有的准备。
第二天醒来依旧把自己抓起来去上班,人来人往,早高峰如常,头晕晕无力,她忘记了前一夜的那种痛苦无助,然后坐在办公位置上,一切成空,很快过去。
晚上回来继续工作,写稿排版,报社实习的任务,她并未完成好。她发现原来被凶,也感到无能,顶多也就是这个样子,顶多了,是这种慌张的感觉
很多年以后,也只是觉得这一切都是过往云烟 。
原来,慌乱的那一瞬,如果内心没有更高的价值和临在,就很容易被这样的权威带走。
原来,人与人的不同,那么恰好的贴合在一起,构成了这世界人与人之间美妙的误解,痛苦,压抑 。
日复一日的折腾,和对于乌托邦的幻想,或者付诸于实践的记录,构成了她的生活。
这么多的迷路和胡乱奔走,一股脑进入社会工作中,质疑真实和虚假,寻找意义和适应,占据了她的生活。
但是似乎她有些享受这种无序,无依,还未解答的状态。她还是表面上安然无恙的活下来了。“迷途”要在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什么叫迷途。
有时候轻的胡思乱想,有时候重的要逃避所有,偶尔她彻底体验了“很重”,也等于很轻。
报社的稿子她不用心写,大概,是不热爱。没有感觉到想写的活力,不该责怪工作,想想该责怪自己适应力,也许只是自己的需要有些挑剔,然后她又作罢。传媒行业的内容生产让她有了到无力无心的阅读体验。
无数遭遇经历过她,撕裂她,打磨她,整合她,然后所有的都造就她。
【三】
14号下班回去姐姐问她:“你男友怎么都不过来找你,红旗河沟过来这么近”。姐姐大概觉得这样的状态是不恩爱,他不够好。
她当时对她话里面意思,有那么一瞬间,产生了认同,真的觉得自己不被在乎惦记。
过了一会儿,她反问自己“天天黏在一起就是自己觉得的恩爱吗,我的内心真的喜欢这样吗”“考察情感的深度真的是那样的方式吗”
她不太确定,但起码能够清醒一些,有很多时候,其实她也是更喜欢灵魂独立的感觉。
甚至称作“灵魂单身”的状态。一个人的冷寂。
女孩子需要确定被对方爱,大多数,都有过那么幼稚,哭闹。其实,想想,如果自己内心不够安宁,“确定被他爱”本来就是个很难去确定的事情。
暂且觉得,需要时,自己能够坦然的说出来,不必遮掩,就是很好的感情吧。
曾经她不太能明白,情侣间应该做的和自愿做的之前差别代表什么。
这一点上,她有喜欢或者倾慕的一些女人,爱的无悔从容。她做不到,总会计较对方能否能会意。
如果说她在恋爱中,她那么计较细节。
也许是她太夸大一个男人和另一个男人的差别,可能这差别有,可能无。
也还有可能,她不太懂生活本身,也或者太过理想化,对于感情的衡量标准大多是来自于被别人洗脑的二手价值观。
【四】
对自己的直觉需求,还没有那么敏感。可能勇气还没有到来。她故意让自己难受的憋住气去感受。
她看了李松蔚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有些事情你去做,到底是理性上被迫接受而心中未准备好,还是你发乎内心会有动力去做的。前者大多数完成的不会那么好,潜意识总是出来捣乱搞砸。后者则会让人更心神合一的完成。
没有做好准备,你就不能相遇你还没有准备好的东西。
比如,你必须找让“别人满意的工作”,“你不能拒绝这个看起来高大上的聚会”。
其实这种感觉,她自己被掩埋的比较厉害。
毛姆的一句话: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本质上人人孤独,但她不会相信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