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韩寒?
因为他的一篇博文,我总会时不时的想起来,然后翻出来看一遍。
这不今天又翻出来看了,而且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韩寒博文是这样的:
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我脚下的流沙裹着我四处漂泊,它也不淹没我,它只是时不时提醒我,你没有别的选择,否则你就被风吹走了。
我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我所有热血的岁月,被裹到东,被裹到西,连我曾经所鄙视的种子都不如。
一直到一周以前,我对流沙说,让风把我吹走吧。
流沙说,你没了根,马上就死。
我说,我存够了水,能活一阵子。
流沙说,但是风会把你无休止地留在空中,你就脱水了。
我说,我还有雨水。
……
流沙说,你怎么能反抗我。我要吞没你。
我说,那我就让西风带走我。
于是我毅然往上一挣扎,其实也没有费力。我离开了流沙,往脚底下一看,操,原来我不是一棵植物,我是一只动物,这帮孙子骗了我二十多年。
作为一个有脚的动物,我终于可以决定我的去向。
我回头看了流沙一眼,流沙说,你走吧,别告诉别的植物其实他们是动物。
第一次看这篇博文还是毕业不久的时候,那时还在体制内的我,“安逸、迷茫、不得志”,在读到最后一段时,感觉自己仿佛真的随着眼前的一缕清风飞了起来。
▼
我喜欢韩寒的文字,从高中开始就喜欢,直到现在有谁让我介绍本书读读,我都会在心里第一个想到韩寒,然后装逼的说出《时间简史》。
之所以喜欢他的文字,是被那些坚定但却并不普世的活法迷住了,我迷恋走入韩寒的思想世界,体验那种荒诞却畅快的人生。
于是,终于有一天,我又看了一遍这篇博文,离开了我在其中辗转揉搓了5年之久的“流沙”,如我无数次的梦境一样,挥一挥手臂,腾空而起,然后发现,这的确不难。
但如今的我又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接下来要飞向何方?”
▼
前些日子连续两天看了两部电影,巩俐演的《归来》,汤唯演的《黄金时代》,结果都看哭了(我实在是很爱哭),“哭点”却是一样的:
《归来》叙述的是“十年浩劫”,主人公一家身不由己的命运;《黄金时代》讲的是女作家萧红被那个动荡的年代裹夹着的,凄凉也燃烧的青春。
这两部电影仿佛让我意识到了什么,那便是即便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也可以不去在意周遭的评判,但命运给我们的选项只能有ABCD,我们都是在大时代里,接受时间的裁决,即使飞的再高,想冲出臭氧层也是极难的。
此刻我眼前的世界:
地铁里,嗅到“百味”世态炎凉;
职场上,依旧存在人性的较量;
都市的灯红酒绿,没有焦急赶路“闯红灯”的外卖小哥晃眼;
身上的赘肉,不会因精神的疲惫而停止增长。
路在何方?
▼
看到关于韩寒的评论,很多人说,韩寒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可以原地起飞的“公民韩寒”了,可《后会无期》、《乘风破浪》的成功,谁都不能否认。
他们说“韩寒变了”,是的,但我们有谁不是在改变呢?其实,从韩寒的电影中,我们依旧感受得到那专属韩寒的“韩式幽默”,依然能嗅得到那份热血和随性。
只是他懂得了,在飞行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航道调整在“适度”的范围内,不再如年少时那般横冲直撞。
如果说这是我理解的韩寒,不如说这是我理解的生活。
无论是在体制内外,都有着不同的规则,不用急于去评判谁是流沙,谁是西风,因为没有参与,便没有发言权,围城内外罢了。
我们所要挣脱的不应是规则所带来的不适感,我们所要追逐的,应当是那份留在内心的天真,但却不能排斥的适度的成熟。
挣脱后,学会品味流沙中的温暖;追逐中,不断寻找心灵的港湾。
====
我相信,那个不再是“公民韩寒”的“国民岳父”,依然会像他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豆姐:80后行动派摩羯座写手,认真审视生活,一路且行且歌。